简历最前面一定要简洁明了。姓名、电话、邮箱,还有LinkedIn账号这些个人信息,得放在最容易看到的地方。求职意向也得写清楚,比如“想应聘高级UX设计师”,别让人家猜。要是愿意,也可以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定位,比如“专做用户研究和体验创新,能靠设计帮产品涨用户”,这样人家一眼就知道你擅长啥领域。
个人简介就跟“电梯演讲”似的,得在最短时间内让对方感兴趣。别用那些空泛的形容词,尽量拿事实和数据说话。比如别说“我有丰富经验”,不如说“做UX设计五年了,牵头过二十多个大项目,会管设计全流程,还能把复杂业务逻辑理清楚,之前帮核心产品做体验优化,用户留存率直接涨了30%”——这样说才让人信服。
写技能的时候,别简单堆一堆名词,最好把它们整合起来说。可以提你常用的设计工具,比如Figma、Sketch,但更重要的是说清楚你用这些工具做了啥,支撑了你哪些专业能力——比如做用户研究、画交互稿、搭信息架构、搞可用性测试。另外,软技能也得提,比如“能跟产品、开发团队高效配合,推进设计系统落地,把项目迭代时间缩短了20%”,这样比只说“会沟通”实在多了。
这部分是简历的核心,写的时候得像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当时遇到啥难题、你负责啥、具体做了啥动作、最后有啥能衡量的结果。比如“之前管某金融APP的改版,先分析用户旅程,再做原型测试,最后把转账流程重改了,操作成功率一下涨了40%”。能用量化数据就别含糊,数据才是证明你价值最直接的东西。
作品集是最能直观体现你设计能力的,简历里一定要附上链接,引导招聘方去看你的个人网站或者专业平台。但作品集别只堆最终的设计图,得把你的思考过程完整展示出来:比如项目是啥背景、用户有啥痛点、你用了啥设计策略、怎么推导方案的,最后有啥数据反馈。举个例子,说明“改了导航结构和视觉层级后,用户完成任务的时间少了15%”,这样人家才知道你的设计到底有啥用。
教育背景不用写太复杂,学校、专业、毕业时间说清楚就行。如果有行业认证,或者参加过权威的工作坊、设计峰会,也可以加上,这都是加分项。另外,要是你有设计博客、常混行业社群,或者做过公益设计项目,也别忘了写——这些能让人看出你是真喜欢这行,还愿意一直学新东西,形象也更丰满。
写简历时内容一定要真实,别瞎编——面试的时候人家多问几句就能露馅。视觉上要干净整洁,信息分清楚层级,别用花里胡哨的模板。篇幅尽量控制在一页内,突出重点,别啥都写。还有,投不同公司前,花几分钟看看人家的业务和岗位要求,稍微改改简历内容,突出人家看重的能力,这样拿面试的几率会大很多。
其实好的UX设计师简历,本身就是一次用户思维的展示——它的“用户”就是招聘方。用专业、扎实、有结果的内容,真诚地告诉人家你有啥能力、能带来啥价值,才能在竞争里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