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案件里,仲裁是打官司的前置步骤,也就是说,得先经过仲裁,才能去法院起诉。而且起诉的时间窗口特别短——从收到仲裁裁决书那天开始算,必须15天内向法院提诉讼。这时间是法律明文规定的,超了这个期限,哪怕你对裁决内容再有意见,法院一般也不会受理了。
法律把期限定这么严,既是为了保护大家起诉的权利,也是为了保证仲裁效率,让劳动关系稳定下来。所以这15天是法定的固定期限,不会因为节假日往后延,也不适用中断、中止的规定。实际中偶尔有人因为地震、洪水这种不可抗力,没法按时起诉,能向法院申请延期,但审查特别严,成功的概率不高,千万别抱有侥幸心理。
起诉时间怎么算也得注意,是从你实际收到裁决书的那天开始算。如果是当面去拿的,就以拿的那天为准;如果是邮寄的,就以你签收邮件的日期为准。有些人误以为从裁决做出来那天,或者仲裁庭通知那天开始算,这其实是错的。
除了时间,找对法院也很关键。劳动争议案件一般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有些劳动者着急,材料没准备全,或者跑错了法院,来回折腾耽误了时间,等再去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时,可能已经超了15天,导致立不了案。所以建议提前通过司法公开平台,或者找法律人士咨询,确认好该去哪个法院,别走弯路。
起诉的时候,得提交起诉状、仲裁裁决书原件或复印件、身份证明,还有和争议相关的主要证据。材料不全的话,法院会让你补,这也会浪费宝贵的时间。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提前咨询专业人士,争取一次通过立案审查。
还有种特殊情况是“一裁终局”案件。这种裁决一出来,对用人单位就生效了,单位不能去法院起诉,但劳动者还是能在15天内起诉。如果单位确实有证据,证明裁决程序违法、用错法律了,也只能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30天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
一旦错过了15天的起诉期限,仲裁裁决就生效了。双方都得自觉按裁决内容执行。要是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这时候再想通过打官司改变结果,就没可能了。
实际中,导致超期的常见情况有:对裁决内容拿不定主意、准备材料花太久、寄诉讼文书耽误了时间等。有些人到了第14、15天才匆匆提交申请,一旦材料出问题,几乎没补救时间。
所以收到仲裁裁决书后,建议赶紧看完内容,决定好要不要起诉。如果决定起诉,马上准备材料、确定管辖法院,尽量早点提交申请。碰到复杂问题,及时找法律专业人士帮忙,才能最大程度保护自己的权益。
法律是不保护那些拿着权利却不行动的人的。时效是争取权利的前提,积极行动才是对自己权益最好的保障。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法律意见。具体个案请咨询专业律师或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