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找工作的人太多,一个普通岗位,投过来的简历能有几百份。招聘的人每天要对付这么多申请,时间精力都有限,只能挑效率高的方式来筛人。大多时候,他们只主动联系那些看起来特别合适的,剩下的简历哪怕看过了,也懒得回复。这种不管不顾的筛选方式,确实让求职者心里不是滋味,但站在招聘方的角度,这法子最省时间。
现在的招聘平台都用AI先筛一遍简历,简历里的关键词跟岗位要求对得上对不上,直接决定能不能到人工审核这一步。要是简历里没写岗位描述里提到的关键技能或者工作经历,很可能第一轮就被系统刷下去了。另外,有些公司长期挂着招聘信息,其实不是真要招人,就是想攒点人才资料,这也让好多人投了简历就没了下文。
企业招人要走不少流程,从HR初步筛选,到部门面试,再到最后审批,整个过程可能要好几周。这期间要是岗位突然不招了,或者预算有变动,就算简历被看过了,求职者也可能啥消息都收不到。还有些公司的人事部门故意不吭声,就想看求职者后面会不会再联系,以此判断人家想不想要这份工作。
很多求职者爱瞎投一气,看见岗位就发简历,其实这做法反而不好。招聘的人看到明显不合适的简历,会有点反感,自然更不想回复。简历本身的质量也很关键,用模板套出来的、没重点的内容,很容易被一眼扫过去。其实最好是针对每个岗位改改简历,把跟职位要求最相关的经历和技能突出写出来。
想打破这种没回音的局面,精准投简历比乱投强多了。仔细看看岗位描述,在简历里有针对性地展示自己的能力,通过初筛的机会能大不少。要是简历被查看后三天还没动静,可以发个简短客气的消息问问,但别太频繁,语气也别太冲,免得让人不舒服。
多找些求职渠道也很重要。除了招聘软件,行业群、校友圈、专业论坛里都可能有机会。让内部人推荐还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平时维护好人际关系,说不定就能有意外收获。
得明白,“已读不回”在招聘市场太常见了,不代表自己能力不行。保持耐心,慢慢调整找工作的策略,才能在竞争里冒出头。找工作本来就是双向选择,别老纠结那些没回信的申请,不如把劲儿用在提高自己的能力上。
招聘软件只是个工具,找工作能不能成,终究还是看个人能力跟岗位需求合不合拍。弄懂市场的规则,积极点但别过头,才能在这场没声儿的较量里掌握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