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不会对所有岗位都查得一样细,是看职级和岗位风险来分的。普通岗位的话,主要就是核实些基础信息,像入职离职时间、学历证书、上一家公司的职位这些。这些一般通过HR给的离职证明、社保记录或者劳动合同来验证。要是简历上的时间、职位跟记录对不上,哪怕就差几个月,都可能被标成有风险。
要是管理岗或者核心技术岗,背调就严多了。除了基础信息,企业可能会让前公司提供绩效评估、项目参与证明,甚至会看内部会议记录、审批文件,就是为了确认你是不是真的负责过简历里说的那些业务。
最严的是高管背调,特别是涉及财务、法务或者商业机密的职位。企业不光会查竞业协议、保密协议,还可能通过行业里的关系了解你在前公司的真实表现,甚至查有没有违规记录。
背调也不是没限制,法律明明白白规定了企业能查什么、不能查什么。企业必须得有候选人的书面同意,没经过同意不能随便调取任何信息。就算委托了第三方背调公司,也只能在授权的范围内查,不能直接进前公司的内部系统。像薪酬、医疗记录这些敏感信息,一般不允许直接调。要是企业确实需要核实薪资,比如有些外企会做薪酬背调,通常会让候选人自己提供工资流水,或者让前公司HR给个去掉具体数字的薪资范围证明。另外,企业不能借着背调的名义搞“暗调”,比如私下联系没指定的证明人打听情况。正规的背调会清楚告诉候选人需要提供哪些联系人,一般是前直属领导或者HR。
面对背调,最好的办法就是保证信息真实一致。简历上的工作时间、职位、项目经历这些,必须跟实际记录对得上。要是有短期工作经历没写进简历,最好提前说明,别因为“藏着经历”让人不信任。
要是跟前公司有竞业协议或者劳动纠纷,建议面试的时候就主动说,并且提供相关文件说明情况。瞒着不说,反而可能让企业在背调时起疑心,甚至取消offer。
还有,提前跟老东家的HR或者上司打个招呼很重要。有些企业背调时会直接联系证明人,要是对方没准备,可能会说些模棱两可或者不太好的话。提前沟通一下,让他们了解情况,能避免误会。
正规企业的背调流程,一般是HR或者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来做,遵循“必要、合法、最小化”的原则。
企业会根据岗位风险来定调查内容。普通岗位重点核实基础信息,高管或者财务这些敏感职位,会深入查项目记录、商业行为合规性这些。企业会先排查“一票否决”的风险,比如假学历、没解除的竞业协议、重大违纪记录这些。一旦发现,很可能直接撤回offer。正规背调不会只靠一个渠道,会结合社保记录、跟证明人谈话、公开数据(像裁判文书网)交叉验证,保证结论客观。
要是发现企业没经过授权就调取薪资、医疗记录这些隐私信息,或者搞非正式的“暗调”,求职者有权让他们停止调查,还能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投诉。
背调的核心是验证信息真假,不是故意刁难人。求职者只要保证信息真实,提前准备好关键证明,一般都能过。企业也该在法律框架内合理背调,别过度调查引发纠纷。双方都透明沟通,才能高效、安全地完成雇佣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