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邀请访谈对象时,要考虑到不同类型的用户。既要找经常使用产品的老用户,也要联系偶尔使用的新用户,那些已经放弃使用的流失用户同样值得交流。提前准备好讨论要点,但不要写成僵硬的问卷。把问题设计成能让对方畅所欲言的形式,比如问"您平时如何使用这个功能",这样的问题比简单的是非题能获得更丰富的信息。
见面开始时,用自然的问候开启对话。说明这次交流的目的是真诚听取建议,而不是为了推销产品。保持微笑和适当的眼神交流,让用户感觉是在聊天而不是接受审问。选择用户熟悉的环境,比如他们常去的咖啡馆或安静的办公室,都能帮助用户放松心情。
当用户分享使用经历时,要给予充分的表达空间。不要急着打断或纠正,即使他们的使用方式与设计初衷不符。注意观察用户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这些非语言信息往往比言语更真实。适时用理解的语气回应,鼓励用户继续说下去。
当用户提出"这个功能不好用"时,要耐心追问具体原因。是操作步骤太多,还是界面提示不清晰。请用户回忆最近一次使用的具体场景,还原当时的操作过程。这些细节能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根源,而不是停留在表面印象。

提问时要注意措辞,避免暗示预期的答案。比如问"您觉得这个颜色怎么样",这样的问题比直接说"这个颜色很漂亮吧"能得到更客观的反馈。当用户提出批评时,不要急着解释或辩护,先完整记录他们的意见。
要把重要的问题优先讨论,避免在次要问题上花费太多时间。如果发现用户开始分心或显得疲倦,可以适时转换话题或稍作休息。访谈结束时,记得预留时间让用户补充想说的内容,往往这个时候能听到最真实的反馈。
要把访谈中的发现转化为实际行动,把用户的真实声音带回团队讨论,让每个成员都能听到用户的真实想法。针对用户提出的问题,要讨论出可行的改进方案。
每次交流都是学习的机会,随着经验积累,会越来越懂得如何与用户对话,如何从谈话中发现宝贵信息。重要的是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真诚地理解用户,让他们的声音成为产品进步的指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