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啊,不管员工是不是“心甘情愿”,放弃公积金这事儿压根儿不算数。按《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说的,给员工交公积金是企业必须做的法定义务,不能靠签个协议就免了。也就是说,哪怕员工签了字同意放弃,以后照样能要求公司补上,而企业还可能被罚款,甚至被列入失信名单。
那为啥企业总想着钻这个空子呢?有些企业为了少花点用工成本,就用“灵活处理”“让你到手的钱更多”这些说法,哄着员工签放弃公积金的协议。还有的公司甚至把公积金和社保混为一谈,说什么“五险一金可以挑一个交”。但实际上,公积金和社保一样,都是必须交的,企业根本没选择权。
要是员工妥协了,会有哪些风险呢?短期看,好像多拿了点现金,但往长远了说,损失可就大了。首先,公积金账户里的钱全是自己的,相当于一笔逼着自己存下来的钱,放弃了就等于少了一笔住房保障资金。其次,公积金贷款的利率比商业贷款低多了,以后要是想买房,放弃了公积金可能得多还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利息。更关键的是,万一公司经营出问题,或者跟公司闹了劳动纠纷,这时候再去要公积金,可能会遇到举证难、执行难的麻烦。
那企业不给交公积金,员工该咋办呢?要是公司不肯交公积金,员工可以直接去当地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投诉。管理中心会让企业补上,要是逾期还不交,可能还会对企业罚款。如果因为拒绝签字放弃公积金,遭到了不公平对待,比如降工资、调岗位,甚至被开除,员工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赔偿损失。
企业这么干会有啥后果呢?除了必须把欠的公积金补上,企业还可能被罚款1万到5万。要是死活不整改,相关信息会被记到信用记录里,影响企业贷款、招投标这些经营活动。另外,员工要是因为公积金的事儿起诉企业,企业可能还得额外赔钱。
碰到这种情况,员工该怎么做呢?别轻易签任何放弃公积金的文件。要是公司施压,就明确告诉他们这是违法的,自己有权要求依法缴纳。其次,工资条、劳动合同、跟公司的沟通记录这些证据都得留好,以备日后维权用。要是公司就是不肯交,直接去公积金管理中心举报,或者找法律援助都行。
公积金是法律给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能因为签了个“自愿协议”就没了。企业想逃避交公积金的义务,既违法又短视,最后可能付出更大的代价。而对员工来说,眼前那点现金补贴,根本比不上长期的住房保障重要。遇到这种事,最好的办法就是依法维权,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
(注:各地的公积金政策可能有点不一样,具体问题建议问问当地的公积金管理部门或者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