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日制用工,简单说就是主要按小时算工资,而且在同一家单位,每天平均工作不超4小时、每周累计不超24小时的用工形式。常见在零售、餐饮、配送、保洁这些行业,适合想弹性安排时间的人,企业也能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人。
虽然法律允许双方口头约定,但真心建议签书面合同。把工作时间、每小时多少钱、啥时候发工资这些关键事儿写清楚,对双方都是保障。平时的排班记录、微信聊天记录、工资转账截图,最好也存好,万一有争议,这些都是重要证据。
特别要提醒的是,非全日制用工不能设试用期。有些单位可能会说“先试工几天”,这其实不合规定,你干活了就有权要报酬,能拒绝这种要求。
还有个特点是,做非全日制工的人能同时跟好几家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也就是能兼职好几份。但要注意,后面签的合同不能影响前面那份的履行,自己得协调好时间;企业招人时也该问清楚,避免之后出现时间冲突。
这种用工形式下,结束劳动关系也比较灵活。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能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而且企业不用给经济补偿金。但这不是说能随便辞退或说走就走,有合理理由、好好沟通还是基本要求。
工资方面,小时工资不能低于当地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比如现在北京是25.3元/小时。更重要的是,工资结算最多不能超过15天。有些企业习惯按月发薪,可要是用在非全日制用工上,可能会被认定成全日制劳动关系,到时候社保、加班费这些问题就都来了,企业得特别注意。
社保也是个关键点。企业必须依法给非全日制员工交工伤保险,这是强制的,躲不掉。至于养老、医疗这些险种,能根据当地政策和个人意愿商量着定。建议企业为了降低风险,也可以给员工买商业意外险。
对企业来说,合规用非全日制工,一定要守住工作时间的上限——每天不超4小时、每周不超24小时。一旦超了,很可能被算成全日制用工,得承担交社保、付加班费这些责任。另外,别对小时工搞跟全日制员工一样的考勤、排班和制度管理,不然可能构成“事实劳动关系”,惹上不必要的法律麻烦。
对打工人来说,干活时要注意留证据,比如打卡记录、工资条、工作沟通记录这些。要是遇到扣工资、出工伤不给处理,或者不按约定发钱的情况,能找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申请仲裁,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非全日制用工作为灵活的就业方式,用好了能帮企业降成本提效率,也给打工人多些就业选择。但它要健康运行,必须建立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只有双方都懂规则、守规则,才能真正互利共赢。
要是碰到具体的用工问题,建议及时问专业人士或当地人社部门,获取针对性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