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的区别。劳动合同受《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保护,公司必须给员工交社保、发加班费,出了工伤也得负责赔偿。而劳务合同属于民事协议,受《民法典》管,双方是平等的合作关系,公司没义务给交社保、提供带薪休假这些福利。
简单说,签了劳动合同,你就是公司的正式员工,得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同时也能享受法律规定的各种权益。要是签的是劳务合同,那就更像临时接个活儿,干完拿报酬,其他保障基本全靠双方商量着来。
公司用劳务合同代替劳动合同,合法吗?关键得看实际的用工情况。要是你每天按时上下班,受公司管理,干的活儿是公司的主营业务,还按月领固定工资,那本质上就是劳动关系。这种情况下,公司拿劳务合同代替劳动合同,就是想逃避法定责任,肯定不合法。
就算合同上写着“劳务合同”,只要实际情况符合劳动关系的特征,劳动仲裁或者法院照样可能认定是事实劳动关系。到时候公司不光得补缴社保,还可能得支付双倍工资、经济补偿这些。
但如果工作性质确实是临时的、按项目来的,比如短期兼职、自由职业者接个单,双方按工作量算报酬,不用受公司日常管理,那签劳务合同就挺合理的。
遇到公司用劳务合同替代劳动合同,怎么办?要是怀疑公司在耍套路,员工可以这么做。判断自己是不是符合劳动关系的特征。比如是不是每天打卡、受不受公司规章制度管、工资是不是按月固定发。如果符合,那公司用劳务合同代替劳动合同就不合法。注意收集证据。工资转账记录、考勤记录、工作群聊天记录、公司内部通知啥的,都能证明实际的用工关系。这些证据在维权的时候特别重要。要是确定公司违法了,可以先跟公司沟通,要求改成劳动合同。公司要是不同意,就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确认劳动关系、补缴社保、支付没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等等。
有些企业为了省钱,故意用劳务合同来规避劳动关系。但这种做法风险特别大。一旦被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公司不光得补缴社保、支付赔偿,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要是员工干满一年还没签劳动合同,法律上甚至会视为已经订立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公司想随便解雇就更难了。
公司能不能用劳务合同代替劳动合同,得看实际的用工性质。要是长期稳定的工作,公司却让签劳务合同,员工一定要多留心,必要的时候得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而对企业来说,合法合规用工才能避免更大的法律风险。要是遇到类似问题,建议问问专业律师,确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