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得对周围的环境多上点心。办公室本身就有不少信息在流动,只是平时容易被忽略。不用总闷在工位上,偶尔凑过去跟同事聊两句闲天,或者在茶水间、走廊多待一会儿,说不定就能听到有用的行业消息,或是同事分享的工作小技巧。比如看到隔壁工位的人处理表格特别快,别不好意思,主动问问用了什么工具或快捷键,往往一学就会,比自己琢磨半天省事多了。另外,遇到有意思的点子或信息,记得随手记下来,不管是拿个小本子,还是用手机备忘录,先记下来再说,不然转头可能就忘了,事后再抽时间整理,慢慢就能攒下不少干货。
除了留心身边,也可以自己创造些随机学习的机会。比如订阅几个平时不太接触的领域的资讯号,偶尔点开推送的文章看看,说不定会有意外收获;通勤路上别总刷短视频,随机找一期行业相关的播客听听,既能打发时间,又能了解点新东西。每天也不用多,留出二三十分钟就行,不用抱着太强的目的,比如逛逛行业论坛,试试公司新推的办公软件,或者看看别人写的项目案例,不带压力地学,反而更容易吸收。要是想更有方向一点,也可以定个小主题,比如最近想提升开会效率,那平时就多留意同事怎么组织会议、怎么控制时间,把听到看到的经验攒起来,慢慢就能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
不过光收集还不够,这些碎片信息得整理了才能变成自己的知识。可以用个笔记软件建个“收集箱”,按信息来源或者主题简单分分类,比如“时间管理”“工具推荐”,以后想找的时候也方便。每隔一段时间,比如周末或者月底,抽点时间把这些信息理一理,想想能不能用到当前的工作里——比如看到一个新的时间管理方法,试试能不能用在正在推进的项目上,别光存着不用。而且找到觉得靠谱的方法,最好小范围试一下,比如用新学的表格技巧处理一次数据,只有实际用了,才知道到底好不好用。
还有些工具能帮着提高吸收信息的效率。比如用资讯聚合类的软件,把常看的行业博客、网站加进去,再设几个关键词,有相关内容会自动推送,不用自己天天去搜;在社交平台上也别只关注同领域的人,偶尔看看其他行业的专业人士分享,比如做市场的看看技术岗的人怎么思考问题,能拓宽不少视野。遇到那种长篇的报告或文章,也不用硬着头皮逐字读,用工具提炼一下重点,能省不少时间,把精力放在关键内容上就行。
另外,心态也很重要,别太急功近利。不是每条信息都得马上派上用场,有些内容现在看着用不上,说不定过几个月做新项目时就用上了。还有就是想到什么灵感,哪怕只是个模糊的想法,也赶紧记下来,说不定以后跟其他信息串起来,就能变成一个完整的好思路。
其实办公室里这种“偶然”的学习,真不是靠碰运气,而是能用方法主动促成的。多留意身边的信息,找适合自己的随机学习方式,定期整理、试着用起来,这些原本看似偶然的收获,慢慢就会变成稳定的知识来源。不用一开始就搞得多复杂,比如去听一次平时不会参加的会议,每天留半小时随便读点行业内容,整理几条之前记下来的小技巧,攒得多了,不知不觉就能形成自己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