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信是跟招聘方的第一次“搭话”,核心就是说清“我为啥适合这岗位”。收信人最好是能拍板招聘,或者能影响决策的人。找对人不仅能让信被读到的概率变高,还能让人觉得你用心、够专业。
要是招聘信息里明明白白写了联系人,比如某HR或招聘经理的名字和邮箱,那直接写给他最省事。比如开头写“尊敬的李经理,您好”,又简洁又显尊重,信也能更快被处理。
怕就怕招聘信息没给具体联系人,不少人就写“尊敬的领导”,甚至直接“您好”,但这样太笼统了,显得你没咋准备。建议花点时间主动查一查,去公司官网、领英上找找招聘团队,或者对应部门负责人的信息。实在找不到名字,写“尊敬的招聘负责人”“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也比瞎写强,正文里再紧扣岗位需求,突出自己多合适,就能补上称呼太泛的不足。
要是应聘中高层岗位,或者有明确目标的特殊岗位,也能试着直接写给部门负责人甚至高管,但这得特别小心——必须保证你的经历跟对方业务贴得上,信里还得说清你多了解这岗位和公司。比如写“张总,我一直关注贵公司在XX领域的发展,我的经验应该能帮到团队”。要是没靠谱理由,也没人帮你背书,别贸然找高层,不然反而弄巧成拙。
别把同一封信发给好几个收信人,除非是内部推荐,或者公司明确说可以,不然人家会觉得你是海投;也别瞎给公司创始人、CEO发,没足够有说服力的理由,只会显得你不专业。
想找对收信人,关键就是主动查。投递前花十分钟看看公司官网的“团队介绍”,或者在职业平台搜搜招聘负责人、部门员工的信息。哪怕只查到一个姓氏,信的针对性也能强不少——只知道姓,就写“尊敬的王女士/先生”;啥信息都没有,就用跟岗位相关的通用称呼,开头再简单说说为啥投这岗位。
找对收信人,再加上针对岗位写的内容,求职信才算管用。它不是套模板的东西,是你跟目标公司第一次建立联系的桥。用心写好称呼和开头,信才显得有分量,你的努力也才算用对了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