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跟老板聊之前,得先花点时间准备准备。可以先理理自己最近的状态,弄明白压力大或者情绪不好到底是为啥——是天天加班熬得睡不着,还是某些任务一直让人焦虑。另外,也得想清楚跟老板聊的目标是啥:是想少看点活儿,还是想请段假休息休息,又或者是想问问公司有没有心理咨询、EAP这类支持资源。
选对聊天的时机,能让对话效果好不少。千万别在老板正忙得脚不沾地,或者明显心情不好的时候提这事儿。可以先跟老板约个专门的时间,开场就说“想跟您聊聊我最近的工作状态”,这样中性的说法能让双方都有个心理准备。
聊天的时候,怎么说比说啥更重要。尽量用平静、客观的语气说实际情况,比如“最近这几个月一直加班,感觉身体特别累,注意力也跟不上,有时候还影响项目进度”。别用指责或者情绪化的话,把重点放在问题对工作的实际影响上,这样更容易让老板重视和理解。
要是能提前琢磨几个可行的解决办法,会更有帮助。比如问问能不能暂时调整下工作安排,先集中做核心任务,或者申请短期在家办公。提出具体建议,既能让老板看到你想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也给了他能操作的回应方向。
不同性格、不同风格的老板,对这事儿的反应可能不一样,沟通策略也得跟着调。要是老板平时就很支持员工,那可以直接说自己的需求;要是老板比较谨慎,就多给点客观事实或者数据;要是老板习惯回避这类话题,不妨先从问公司有啥支持资源开始,慢慢把话题引深。
聊完之后,还可以发封邮件,温和地把双方达成的共识再提一下,比如调整好的任务安排,或者说好的休假时间。这既是确认,也能为之后跟进留个依据。要是老板答应的支持没及时落实,也能在合适的时候,借着聊工作的机会轻轻提醒一下。
沟通的时候,也得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可以明确跟老板说,希望谈话内容保密,只用来做必要的工作安排。要是跟老板聊得不太顺利,还可以找人力资源部门问问,或者自己找专业的心理支持。有些公司有员工援助计划(EAP),能给员工提供免费又保密的心理咨询。
其实开口聊心理健康,一点都不代表软弱,反而是对自己、对工作负责任的表现。只有状态好,才能一直好好干活、发挥价值。当然,也不是每次聊都能马上有改变,结果也未必都如意。要是实在不好意思说,或者压力大到受不了,也可以先找心理咨询调整调整,或者先休息一阵,把状态稳住。
职业发展是个长期事儿,而身体健康、心情好才是根本。该表达真实需求的时候就表达,找合适的支持,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重视工作的表现。真正值得好好干的工作,就该能容纳真实的人、真实的状态。而好的开始,往往就是从一次坦诚的聊天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