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最早是下围棋时用的词,现在职场里也常说。但很多人搞的复盘就是走个过场:开个会,随便记几条优点缺点,然后该咋样还咋样。其实真正有用的复盘,不是简单写个工作小结,而是要系统性地反思、学习,把做过的事真正变成自己的能力。
为啥得认真搞复盘?首先能帮你少犯重复的错,把好的经验固定下来;还能优化工作流程,甚至提前看出可能出问题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团队一起复盘,能慢慢形成共同的沟通方式和协作习惯,少点瞎扯皮,整体效率也能提上去。
想把复盘做高效,一般可以从回顾目标开始。当初咱们想达成啥结果?有没有明确的数据或指标?很多人做着做着就忘了一开始的方向,到最后评估的时候全凭感觉说“做得还行”,这样根本得不出客观结论。
然后得用事实和数据把过程还原清楚,尤其是关键节点、当时为啥做这个决定、团队是咋配合的,都得记下来。别用“他没配合好”“我觉得方法不对”这种主观评价代替事实,不然复盘就偏了。
最能看出水平的是分析环节。不管是做成了还是搞砸了,都得多问几个“为啥”。做成了,是资源给够了?方法用对了?还是团队沟通顺畅?要是出了问题,是流程本身有漏洞?执行的时候走偏了?还是一开始的策略就有风险?得挖深层原因,别只停在“这次没做好是因为时间不够”这种表面上,不然复盘没啥用。
复盘的最后,一定要落到具体行动上。总结出来的经验、方法,得变成能落地、能盯着推进的事。比如“优化一下报销流程”“下周安排一次客户沟通培训”“做个风险预案防止下次再出同样问题”。要是光分析不行动,那复盘就像医生只看病不开药,白忙活一场。
实际做的时候,有几个小技巧:第一,要及时复盘。任务刚结束,细节和感受都记得清楚,更容易找到问题。第二,尽量用数据说话,别总说“效果不错”“进步很大”,不如说“客户满意度提了15%”“项目交付时间缩短了3天”,这样更实在。第三,团队复盘时,得营造个坦诚的氛围,别互相指责、甩锅,也别光说好听的表功,重点是聊“以后咋改进”。另外,用用思维导图、流程看板,或者简单的表格模板,都能让复盘更清楚、效率更高。
举个例子:有个团队做产品版本,结果延迟交付了。他们复盘的时候发现,表面看是测试时间不够,其实深层原因是需求改来改去,还没个评审的规矩。后来他们就定了需求变更的流程,还用上敏捷看板跟踪进度,之后项目交付准时率一下子就上去了。
当然,复盘也有坑要避开。最常见的就是走形式、怪别人、没后续。要是把复盘开成“甩锅大会”——“这事怪XX没弄好”,或者“表功大会”——“我这次做得特别好”,那这复盘就没啥价值了。还有就是光说不做,复盘完啥行动都没有,下次该咋错还咋错。
其实复盘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是持续成长的开始。它本质上就是从做事里学经验,再把学到的用回工作里的能力。坚持这么做,你会越来越清楚自己哪里行、哪里不行,做事也越来越踏实,面对复杂的挑战时,也会更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