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两种想法都没毛病,关键是得看情况用。真正成熟的做法,不是死盯着一种方式不放,而是知道啥时候该自己扛,啥时候该开口问。
自己搞定问题,确实能带来挺强的满足感。而且在这个过程里,你会把问题理解得更透,应对复杂事儿的能力也能练出来。尤其是那些查资料、看说明,或者试几次就能解决的问题,比如装个软件、调个基础代码、学个新功能,这种“自己能搞定”的事儿,值得花时间琢磨。
但要是太执着于自己扛,也容易耽误事儿。有的人好面子,怕别人觉得自己不行,宁愿熬到半夜也不肯问一句,最后耽误了整体进度,甚至因为这点小事影响了更大的事,多不值啊。要是明眼一看这问题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了,或者得有特定权限、关键信息才能推进,还非要自己闷头干,那就是在浪费自己和团队的时间了。
反过来讲,该求助的时候及时开口,其实是挺聪明的做法。求助又不是“甩锅”,而是通过跟人协作,快速把卡壳的地方打通。比如你根本不熟财务流程,却要紧急申请预算;或者需要调用别人负责的接口数据,这种时候别硬撑,坦诚说自己需要帮忙,比自己瞎琢磨高效多了。
不过求助也得讲技巧,最怕的就是问得模糊不清。比如上来就说“这个咋做啊?”“系统好像有问题,帮我看看?”,这么问别人根本没法快速帮你。真正有用的求助,得把背景、要干啥、卡在哪儿说清楚。比如:“我现在弄XX项目的结算报告,到报销录入那步总提示‘审批流程冲突’,我试了重新登录、换浏览器都不行,你之前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这么一说,对方能马上get到问题在哪,也更愿意帮你。
那到底啥时候该自己研究,啥时候该求助呢?其实可以从三个方面快速判断。先看紧急程度。要是离截止日期还早,不妨留点儿时间自己摸索摸索,说不定还能学到新东西;但要是已经火烧眉毛了,别犹豫,赶紧找人帮忙,这才是负责任的做法。
然后看问题的复杂程度和专业性。像常见的技术问题、操作问题,一般网上搜搜、看看文档就能解决,这种就适合自己来;但如果涉及到完全陌生的领域、复杂的规则,或者系统底层逻辑,自己研究好几个小时,可能不如人家几句话点透,这种时候就别浪费时间了。
最后看资源能不能拿到。有些问题卡壳,不是因为你不会,而是没权限、缺数据,或者没有对应的工具。这种时候与其自己绞尽脑汁想办法,不如直接找手里有这些资源的人帮忙,效率高多了。
真正厉害的人,都能在“自己干”和“找人帮”之间找到平衡。他们既会慢慢积累自己的知识储备,也会经营好身边的互助关系,知道啥问题该找啥人。他们不怕让人知道自己不懂,因为谁都有知识盲区,学习本来就是一辈子的事儿;但也不会啥都依赖别人,该沉下心自己研究的时候,也能耐住性子。
不管是职场成长还是生活里解决问题,既需要自己钻研的耐心,也得有主动求助的智慧。真正的能力,不是永远都能自己找到答案,而是能用最高效的方式把问题解决掉——不管是靠自己,还是靠跟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