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劳动合同法》的说法,劳动合同到期要终止时,如果公司想续签,而且给的条件跟原来一样,甚至比原来更好,可员工不愿意续,那公司就不用给经济补偿。但有两种情况,公司必须给员工经济补偿:一种是公司明说不续签了;另一种是公司愿意续,但把原来的工资、职位或者福利给降了,员工因为这才不续签。
经济补偿金咋算,主要看员工在公司干了多少年。干满一年给一个月工资,干了六个月以上但没满一年,也按一年算,给一个月工资;没满六个月的,给半个月工资。这里说的月工资,是员工离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应发工资,像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这些都得算进去。要注意的是,如果员工的月平均工资比当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还高,那只能按三倍算,而且最多补十二年。
实际操作的时候,留好证据特别关键。公司得好好保存劳动合同、发工资的记录,还有跟员工谈续签时的书面记录或者邮件往来。要是没这些关键证据,万一被认定是违法终止合同,公司可能得赔双倍的赔偿金,风险不小。
举个例子,张某在一家公司干了五年,劳动合同快到期时,公司说可以续签,但要把工资降20%。张某不同意,公司就终止了合同。后来经过劳动仲裁,公司得给张某五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从这个例子能看出来,公司续签时要是降低了原来的条件,员工不乐意续,公司还是得给经济补偿。
另外,还有些特殊情况得注意。比如员工正在休医疗期,或者正怀孕、生孩子后在哺乳期,这种时候劳动合同得自动延续到这些情况结束才能终止,不然可能算违法解除。公司终止合同时,得用书面形式,把终止的原因说清楚,别用口头通知,免得后续说不清楚。如果是公司裁员或者破产这类情况,公司还得按规定提前说明情况、跟工会商量、向劳动部门报告,走完这些流程才行。
对员工来说,要是觉得公司终止合同的做法不符合法律规定,得注意收集保存相关证据,而且要在法律规定的仲裁时效内申请仲裁。对公司来说,建议在合同到期前主动跟员工沟通,把想不想续签、续签的条件说清楚,谈的过程也要做好记录,按法律规定算好经济补偿金,并且用书面方式及时告诉员工,这样才能减少法律风险。
劳动合同到期终止看着简单,其实里面涉及不少法律细节。公司得严格按法律规定来,重视流程合规、条件公平,别因为操作不当闹纠纷。员工也得知道自己有哪些合法权益,必要的时候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只有公司和员工互相尊重、都按法律办事,才能建立起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备注:具体情况可能因为每个案例的不同而有差异,如果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的劳动法律师,结合实际情况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