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和社交场合当中,我们都曾经历过这样的时刻,对话已经持续了许久,手头还有事务待处理,但对方仍滔滔不绝。这时如何得体地结束谈话,既不伤和气又能顺利抽身,确实需要一些智慧。毕竟,有始有终的交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沟通。
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利用过渡性语句,当对方稍作停顿时,可以温和地说:"您分享的这些见解让我收获很多,我需要些时间好好消化。"这样既表达了对谈话内容的重视,又自然地暗示了结束的意愿。
肢体语言往往比言语更有说服力,将身体微微转向门口方向,开始整理桌面上的文件,或者自然地看一眼手表,这些细微的动作都能传递出需要离开的信号。配合着说:"真希望还能继续聊,但我得去准备下个会议了",这样的表达既坦诚又容易获得理解。
提前设定时间预期也是个好方法,在谈话开始时就说:"很高兴能跟您交流,不过我二十分钟后有个电话要接。"这样在时间接近时结束谈话,对方就不会感到突兀。
借助环境因素也很自然,比如看到同事经过时,可以顺势说:"看来XX找我有点事,我们改天再继续聊这个话题。"或者听到电话铃声时说:"我得去接个重要电话,今天先聊到这里。"
对相熟的同事,可以更直接些:"我得赶紧把这份报告写完,下班前要交。"真实的理由总是更容易被接受。重要的是语气要诚恳,让对方感受到这确实是因为工作需要,而非推脱。
结束时的表情和语气同样关键,保持微笑,语速放缓,说:"今天真的聊得很愉快,明天午餐时我们再继续。"这样的结束方式让对话有了延续的可能,而不是戛然而止。
如果对方仍在兴头上,可以主动提出后续安排:"您刚才提到的那个方案,我回去仔细研究一下,下次我们再具体讨论。"既肯定了谈话价值,又给出了明确的后续计划。
说完告别语后,就该从容起身,犹豫不决反而会让对方困惑。一个坚定的姿态,配合真诚的致谢,往往能让告别更加顺畅。
得体的结束方式,是对彼此时间的尊重,它让每次交流都能在恰当的时候画上句号,为下一次对话留下美好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