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的人平均也就花30秒扫一份简历,他们最关心三个问题:你做过啥?做得咋样?跟岗位需求对不对得上?所以简历不是个人经历的流水账,得是针对目标岗位的精准展示。比如有个新能源车企招总体工程师,岗位要求里写了需要“三电系统集成经验”,那简历里就得重点说自己参与过的电池、电机、电控协调案例,别大篇幅讲底盘调校那些。
很多人写简历爱说“负责整车方案设计”,这种说法太笼统了。更好的写法是:“主导某SUV车型开发,优化了前舱布置方案,通过CAE分析减重12公斤,还满足了C-NCAP五星碰撞要求”。
有数据撑着的成果特别重要。之前有个候选人写“解决制动异响问题”,改了之后变成“通过调整制动钳刚度,把异响发生率从15%降到3%以下”,一下子就让技术能力变得实实在在能感受到。
挑2-3个有代表性的项目,按“背景-挑战-行动-结果”的路子来写。有个真实例子:一位工程师说自己参与某混动车型开发时,详细讲了怎么平衡电池容量和行李箱空间,通过改冷却管路布局,既保证了续航,又多出来20升储物空间。这种具体的技术决策过程,可比只说“参与新能源项目”有说服力多了。
“熟练掌握CATIA”这种话,几乎每份简历里都有,但资深HR说:“我们更想知道他用CATIA做过啥级别的模型,是简单零件还是整车数模。”
要是有行业认证,一定要写上,比如功能安全工程师、PMP证书这些。有个零部件企业的招聘主管说:“看到有ISO 26262流程认证的简历,我们会优先安排面试。”
应届生常犯的错,就是把课程设计包装成项目经验。某车企技术总监说:“一看把‘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写成‘整车开发项目’,就知道水分不小。”
过度夸大个人贡献也不行。有招聘官发现,两份来自同一个项目的简历,一个写“独立完成底盘调校”,另一个写“参与底盘参数优化”,核实之后后者更符合实际,前者反倒被刷了。
投传统车企,可以突出平台化设计、成本控制的经验;应聘新势力公司,就得强调电子电气架构、智能化相关的经历。有位成功进了自动驾驶公司的工程师分享:“我把参与过的域控制器集成测试写成独立模块,正好对上他们急需的人才方向。”
好简历得反复打磨。可以先写个完整版,再根据不同公司做针对性删减。写完让同行帮忙看看,他们往往能发现表述不准的地方。记住,简历不是用来炫耀的,是为了证明你能解决企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