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面试官为啥要问这题,心里门儿清才好应对。他们主要想了解这几方面。你会不会反思自己:能不能客观看自己的不足,别光想着遮遮掩掩。你是不是有行动力:发现问题后,会不会主动想办法改。你有没有想进步的劲儿:愿不愿意一直优化自己,别总满足于现状。你这习惯影不影响工作:你要改的事儿,会不会耽误以后干活。
所以答好了,不光能把“拖延”这负面话题圆过去,还能让面试官看到你积极又能干的一面。那选啥例子合适呢?关键是别踩雷。千万别选跟工作核心能力直接挂钩的拖延事儿。比如应聘程序员,说“写代码总拖到最后一刻”;应聘要经常做汇报的岗位,说“做PPT总临时抱佛脚”——这不是让面试官担心你工作不行嘛。
选那些跟个人成长有关,但不直接影响工作的习惯就挺好,比如:想坚持学英语,结果总半途而废;计划去健身,可老找借口不去;打算系统学行业知识,却一直没落实;想养成阅读习惯,可总忍不住刷手机。
这些例子既真实,又不会让面试官怀疑你的工作能力,反而能看出你对自己要求不低。回答的时候,按“承认问题+改进措施+成果”这三步来,逻辑会特别清楚。
第一步,承认问题,但别一个劲儿自责。
比如可以说:“我还真有个想改进的习惯,就是系统学行业里的新知识。其实我知道这事儿特别重要,但之前总被杂事儿打断,没坚持下来。”
第二步,重点说你是怎么改进的——这才是面试官最关心的,你是不是真的去解决问题了。
可以具体说说你做了啥:“后来我就调整了,比如每天早上固定留半小时学习,把大目标拆成每周的小任务,还用学习APP记进度。现在已经坚持三个月了,都读完两本专业书了,感觉收获特别大。”
第三步,自然把这经历和岗位要求挂上钩。
比如:“其实这个过程也让我学会了怎么拆目标,现在处理工作任务的时候,我也会先规划好步骤,效率比以前高多了。”
有些回答特别容易踩雷,一定要避开。例子选错了:就像刚才说的,应聘设计师说“总拖到最后一刻才做图”,面试官能不担心你交不出活儿吗?只抱怨不行动:光说“我拖延可严重了”,却不说怎么改,显得你根本不会解决问题。说得太含糊:就一句“我在努力改”,没说具体咋做的、有啥结果,显得不真诚。
最后总结下,咋答能更出彩?
1. 选个不影响工作,但能体现你想进步的习惯,比如学习、健身、阅读这些。
2. 重点说“怎么改”,别光说“怎么拖”,让面试官看到你有行动力。
3. 用具体数据说效果,比如“坚持了3个月,完成率从20%提到80%”,这样更有说服力。
4. 跟工作能力挂上钩,比如时间管理、拆目标这些,让回答更有价值。
其实面试官问这题,本质上是想看你怎么面对自己的不足,怎么成长。与其怕暴露缺点,不如把它变成展示自己会学习、能做事的机会。提前准备个真实的例子,练习的时候语气自然点,效果肯定差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