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面试如何准备?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信息量很大但在表述上又十分笼统的说法,但是我们可以试着拆解招聘公告的几个关键词,看看该如何进行针对性准备:
1、“专业知识”与“业务能力”
“专业知识”很好理解,面试中对专业知识的考察一般会作为笔试情况的补充,更注重应聘者对专业掌握的广度、深度与灵活性,甚至可能会突破岗位要求本身,考察应聘者对整个行业的学习与思考。
举个例子,笔试中可能会问:“请写出本品牌企业的主要产品类型以及用户群。”而面试中可能会问:“请谈谈对国家’三房两改’为核心的供给侧改革的理解及其对本企业业务发展的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在面试前做足功课,上至宏观政策与行业趋势,中到企业发展战略与中远期规划,下及应聘岗位具体的专业要求,我们需要有意识、针对性地重构知识体系。
2、“业务能力”
比如销售类岗位可能需要应聘者具备良好的市场或客情开发、人际沟通/影响力以及抗压能力;
营销类岗位则更关注其创意创新、方案策划以及落地执行的能力;
而项目管理类岗位则更看中应聘者的系统规划、目标分解、过程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的能力……
这些都是我们胜任岗位所必须具备的业务能力,也就是说要想干好这份工作,我们必须能达到这些要求,办成这些事儿。
那么在面试中要怎么证明我们具备这些能力呢?答案只有从过去中寻找。
经典的STAR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用过去真实发生的经历,证明将来也能做成某件事,也即“在什么情况下,完成何种工作任务,具体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感兴趣的童鞋可以再详细了解下STAR模型的具体运用,用好这一模型,基于岗位具体要求,讲好职业故事。
3、“综合素养”与“反应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指面试中应聘者能否将自己的思想、观点顺畅、有条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比如表达是否清晰准确,是否具有感染力,音调、音量是否合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