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还真不是个例。招聘网站上写着“六十岁以下”,可真到了六十岁去应聘,人家总能找出“年纪大”的理由把你拒了。就这么一道看不见的年龄坎儿,把好多身体倍儿棒的老年人挡在了职场外头。
其实政策上没说保安有年龄上限,可现实里,六十岁就像一道迈不过去的坎。更麻烦的是,过了六十再干活,只能算“劳务关系”,真出点意外,维权都难。去年宁波有个老年保安,值班的时候突发心梗,光赔偿的事儿就拖了小半年才解决。
物业公司的张经理也有他的难处,他说不是故意卡人,主要是怕担风险。“万一岁数大的保安夜里出点事儿,家属找来闹,我们扛不住啊。而且他们的医保费用也比年轻人高。”可社区做的调查显示,六成的老年保安比年轻人更细心,处理起纠纷来也更有经验。
开了一辈子出租的周师傅,刚满六十就被平台强制“退休”了。想转行当保安,人家嫌他年纪大;想去超市理货,人家要四十五岁以下的。“我这身体,比好些年轻人都结实呢。”周师傅没辙,只好回了老家种地,每个月平白少了两三千的收入。
说起来,全国六十到六十九岁的“年轻老人”有一亿五千万,差不多一半人还想找活儿干。他们里头,有的是要帮儿女还房贷,有的想多攒点养老钱,还有的就是闲不住,总觉得待着浑身不自在。
好在现在有些地方开始想新办法了。温州建了老年人才库,给超龄工作的人上工伤保险;北京有的社区开了培训班,教老人们用智能安防设备;日本的企业会给应聘的老人做岗位测试,不单单看年龄。
专家也说,与其纠结年龄限制,不如弄个更科学的评估办法。比如用健康检查代替年龄门槛,给老年保安配个智能手环监测身体状况,或者按时间段灵活安排工作。像超市理货、小区巡逻这些活儿,老年人的耐心和经验反倒成了优势。
六十岁真不该是工作的终点站。要是社会能学着用能力而不是年龄来衡量一个人,这些有经验的“老将”就能在合适的岗位上接着发挥余热。这不光是给老年人机会,也是为咱们每个人将来的老年生活,多留了一扇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