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让你来劲的工作。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任务?明明很复杂,却让你愿意主动加班。比如策划一个全新项目,或者解决一个技术难题。虽然过程烧脑,但突破的那一刻特别有成就感。这种"挑战成长"的循环最容易让人上瘾。
还有些工作,因为能看见实实在在的价值。可能是你设计的方案帮客户解决了问题,或者你整理的资料让团队效率翻倍。这种"被需要"的感觉,往往比奖金更能带来满足感。
更妙的是做自己擅长的事。擅长沟通的人搞定难缠客户,细心的人负责质量检查,创意型人格主导头脑风暴。在自己舒适区边缘反复横跳,既不会无聊,又不会太吃力。
那些让你心累的工作。但职场不可能全是快乐。那些机械重复的任务最消磨人,比如每天填同样的表格,周报月报改来改去。刚开始还能忍,时间一长就会怀疑人生:我的时间就值干这个?
更累的是情绪劳动。比如必须时刻保持微笑的客服,要哄甲方的销售,或者夹在领导和团队之间的中层。这种"表面笑嘻嘻,心里mmp"的状态,比体力活更耗能。
最致命的是价值感缺失。要么工作内容违背你的原则,要么辛苦半天看不到成果。就像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永远在做,永远没结果。
怎么找到平衡点?先花一周做个简单记录:每天哪些工作让你能量满满,哪些让你电量告急。不用很复杂,就在日历上标个笑脸哭脸。一周后你会惊讶地发现规律。
试着调整任务配比。如果创意工作让你活力四射,就争取多接这类项目;如果某些会议纯属浪费时间,就想办法减少参与。记住,职场老黄牛往往最先累垮,会争取的人反而过得轻松。
给枯燥工作加点料。把机械任务当成"摸鱼时间",或者设个小游戏:今天要比昨天快10分钟完成。我认识一个会计,把枯燥的对账工作变成"找不同游戏",居然做出了趣味。
当断则断。如果一份工作长期让你:周日晚上就焦虑、下班后什么都不想干、身体频繁出小毛病、那就是身体在报警了。短期可以调整,长期这样可能要考虑:是这份工作不适合,还是这个行业本身就不匹配你的性格?
找到让你眼睛发亮的部分,尽量减少消耗你的部分,才能做得长久。毕竟我们工作是为了生活,别让工作毁了生活。那些总让你充满干劲的工作内容,很可能就是你的天赋所在。多留意它们,说不定能发现更适合你的职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