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产品设计师简历
林沐阳
电话:138XXXXXXXX
邮箱:linmuyang@example.com
个人网站:www.muyangdesign.com
坐标:上海
关于我
朋友们都说我是"行走的文化挖掘机"。作为一名文创设计师,我最大的乐趣就是把那些藏在古籍里、博物馆里甚至街头巷尾的传统元素,变成现代人愿意带回家的好设计。过去6年,我一直在做这件事——比如让敦煌壁画"飞"进年轻人的文具盒,或者把商周青铜器的纹样变成时髦的耳环。看到自己设计的文创产品真的被人使用、喜爱,这种成就感比拿奖还让人开心。
为什么选我
懂文化更懂年轻人:能一眼看穿传统文化的"萌点",比如发现《千里江山图》的青绿色调特别适合做手机壳
死磕细节:为了还原一个唐代纹样,曾经在西安碑林待了整整三天做拓片
接地气:设计的故宫节气书签成了网红款,去年卖了800多万,这说明我的审美和大众没脱节
全能型选手:从画草图到跟工厂吵架(为了工艺质量)都能搞定
工作轨迹
上海未止文化 | 挑大梁的设计主管
2020至今
带着5个90后小伙伴,给敦煌研究院做了套"飞天有礼"文创。最得意的是那个会讲故事的AR包装——手机扫一扫,壁画上的飞天真的会跳舞!这个点子让我们拿了个亚洲设计大奖
在办公室搞了面"文化墙",贴满了我从各地收集的老绣片、碑帖,现在成了公司的网红打卡点
偷偷说:去年设计的藻井纹样丝巾,我妈和她广场舞姐妹团人手一条
杭州素生设计 | 打怪升级的新人期
20172020
跟着美院的教授们跑遍浙江,把青瓷、竹编这些老手艺变成年轻人喜欢的茶具。有款"雨打芭蕉"茶杯现在还在省非遗馆躺着呢
设计的二十四节气书签突然爆火,那段时间天天被淘宝店主求授权,第一次感受到"出圈"的快乐
学艺之路
中国美院读研时
跟着导师研究传统纹样那会儿,养成了个"职业病"——现在去旅游,看到好看的屋檐雕花第一反应是摸手机拍下来当素材
南艺本科四年
工艺课交的第一个作业是把《山海经》怪兽刻成橡皮章,被老师夸"有想法",从此在文创这条路上一去不返
代表作
1. 苏州博物馆"文人雅趣"系列
把文徵明画的园林做成可拼插的笔架,拆开来能当摆件,拼起来就是个迷你书房。环保材料做出的宣纸质感特别治愈强迫症
2. 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
没想到吧?那些被玩疯的考古盲盒,最初是我们团队在深夜撸串时想出来的点子。看着网友们晒"挖文物"的视频,比看销售数据还开心
技能树
看家本领:用Rhino建完模型立刻能手绘出三视图(美院练就的童子功)
特殊才艺:能一眼看出珐琅烧制的火候差了几度(在工厂盯窑炉盯出的经验)
隐藏属性:写设计文案时突然蹦出的押韵金句(被甲方夸过"比广告公司还懂梗")
私下里的我
周末不是泡在博物馆就是在二手市场淘老物件,工作室里收藏着:
一柜子各地捡来的怪石头(觉得它们长得像山水画)
三本贴满糖纸、门票的灵感手册(坚持了8年的习惯)
无数个做失败的原型样品(每个都舍不得扔)
最近迷上了用AI工具复原古画色彩,但坚信机器永远替代不了亲手触摸陶土温度的感动。
(简历里的照片是拿着自己设计的青铜纹样咖啡杯,背景能看到堆满草图的工作台——这才是设计师的真实状态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