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为啥咱们对失败这么敏感,这跟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本能有关系。以前祖先得时刻防着野兽、躲着危险,对不好的事儿特别警觉,这习惯就刻进基因里了。现在虽说不用跟猛兽打交道,但大脑还是改不了这“盯着坏事儿看”的毛病,结果就是咱们总盯着失败不放,反倒把自己的成功都忘了。
还有完美主义也特坑人。从小就被教“要做到最好”,好多人就养成了非黑即白的想法:要么做得完美无缺,要么就是彻底失败。这么一想,一次普通的小挫折,就变成了对自己整个儿的否定。可实际上呢,人生大多数事儿都没那么绝对,哪有那么多非成即败的?大多都是不好不坏的中间状态。
还有人特爱瞎自责,遇上失败就把所有锅都往自己身上揽,完全不看客观情况。比如面试没过,可能就是岗位跟你不匹配;项目没做成,说不定是公司给的资源不够,但这些外部原因,咱们常常故意看不见,就盯着自己“哪儿没做好”。
想从自我否定里走出来,得一步一步来,别着急。先得接纳自己现在的情绪,难过就难过,失落就失落,别硬撑着说“我没事儿”。你可以把那些骂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比如“我真笨,这点事儿都干不好”,然后像看别人写的日记似的,客观瞅一瞅。你会发现,好多“我彻底完了”的话,根本站不住脚,就是情绪上头瞎想的。
换个角度想事儿也特管用。你琢磨琢磨,要是你好朋友遇上跟你一样的事儿,你会咋劝他?肯定不会说“你真没用”吧,多半会说“没事儿,下次再来”“这事儿本来就难”。可到自己这儿,就特别苛刻。你也用对朋友那股子善意对自己,就会发现,事儿根本没你想的那么糟。
重建信心也别贪多,从最小的事儿开始就行。别想着“我得干成一件大事证明自己”,那样压力太大,反而容易再受挫。就从日常小事入手,比如今天按时把工作计划做完,或者坚持一周每天锻炼20分钟。每完成一件小事,就跟自己说句“不错啊,这事儿干得挺好”。慢慢的,这些小成就感攒多了,就有勇气重新开始了。
其实从失败里学东西,才是真本事。每一次栽跟头,都是一次长本事的机会,关键是别光自责,得好好复盘。你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这次我学到啥了?再让我来一次,我会咋改?其实我哪些地方做得还不错?这么一琢磨,失败就不是白栽的跟头,反而能变成帮你成长的养分。
一个真实的事儿,有个连续创业的人,第三次创业又赔了,之后就天天关在家里,觉得自己特没用。后来他朋友劝他,让他把这次创业的所有资料整理整理,客观分析为啥失败。结果他发现,主要是钱没跟上,资金链断了,不是他的产品不好。后来他就凭着之前创业攒的经验,改做创业顾问了,现在做得还挺好。他说,那段最惨的日子,反而成了他职业的转折点。
要是自我否定的情绪总缠着你,甩都甩不掉,找专业的人帮忙也不丢人。心理咨询师能教你更系统的办法,调整你的想法。好多人觉得“找人帮忙就是软弱”,其实不是这样,这反而是对自己负责的勇气——知道自己走不出来,就找能拉自己一把的人。
失败就是人生长河里的一朵小浪花,它根本定义不了你是谁。那些你当时觉得“天塌了”的坎儿,等过段时间回头看,大多都成了帮你成长的台阶。给自己多一点时间,多一点耐心,遇上挫折别跟自己较劲,你会发现,自己比想象中要坚强得多。记住啊,黑夜再长,也总有天亮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