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官问这话,真不是故意刁难你,主要是想看看这几样:你对自己认不认清、做事能不能落到实处、发现问题会不会主动调,还有你思考的方式跟这岗位搭不搭。比如做策划的岗位,就需要你多琢磨、想透彻;但偏执行的岗,就更看重你能不能快准狠地干活,回答时得顺着岗位特点来。
比较好的说法是,先承认以前可能有点这情况,再重点说你后来咋改的。比如可以这么讲:“以前还真有过琢磨太多、导致动手慢的时候,后来发现太追求完美反而拖效率,就赶紧调整了工作方式。”接着再拿个具体事儿证明你真的变了,比如:“上个月负责个项目,我先花两天把思路理清楚,第三天就直接推进执行,最后还比原计划提前做完了。”这样说既真实,又能让人看到你在进步。
要是应聘的是需要创意的岗位,就多说说你咋把想法落地的:“我习惯先放开了想,再赶紧聚焦到能落地的方案上。比如去年策划活动,我先头脑风暴出十几个点子,然后挑出最符合目标的三个,一周内就拿出完整的执行计划了。”但如果是偏执行的岗,就重点说你咋拆任务的:“我会把大目标拆成每天要干的具体事儿,比如上个月的推广项目,我按着时间节点倒着排计划,最后还提前两天搞定了。”
有些坑可别踩,一踩就容易减分。一是完全否认,比如“我从来不会想得多做得少,执行力超强”,这话听着太假了,反而让人觉得你不坦诚;二是把自己说得太惨,比如“我确实行动力特别差,老光想不做”,这不是给自己挖坑嘛,面试官肯定会担心你入职后也这样;三是只说大道理没例子,比如“我觉得思考和行动得平衡”,可没说你具体咋平衡的,听着没劲儿,没说服力。
其实最好的办法是,提前准备一两个真实的工作经历,说说你咋从“光琢磨不动手”变成“又想又干效率高”的。比如:“有次突然接到个紧急任务,我快速想了想,决定先做出个基础版本,再根据反馈改,结果不仅按时交了,方案还被领导当成例子给大家看了。”这话既说了你的应变能力,又能看出你是个看重结果的人。
最后还能结合岗位需求收个尾:“我看这个职位,既需要把问题想透,又得快速响应,我现在的做事方式就是想清楚了就坚决干,过程中再慢慢优化,应该能跟团队的节奏合上。”
面试官问这题,不是盼着你完美无缺,而是想看看你能不能认清自己的问题,还会不会主动改进。大大方方说以前的小不足,用具体事儿证明你已经改好了,再把“爱思考”变成“会规划”的优势,这样的回答,大概率能让面试官觉得“这人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