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先搞清楚,这个差距合不合法?
法律确实规定“同工同酬”,但关键要看细节。如果你们岗位职责、绩效表现、职级完全相同,公司却给你更低工资,这涉嫌违法。但现实中,很多公司会通过“职级细分”(比如你是“初级专员”,同事是“高级专员”)或福利结构差异(比如对方有项目分红)来合理化差距。
你需要收集三类证据:
1. 工作内容证明:整理岗位说明书、项目参与记录,证明你和同事的工作量和成果相当;
2. 市场数据:在招聘网站或行业报告中查同岗位薪资中位数;
3. 公司制度:翻翻劳动合同和员工手册,看有没有关于调薪的漏洞可循。
其次,谈判不是吵架,而是“价值推销”
选对时机很重要。最佳窗口期是年度调薪前、绩效考核后,或者你刚完成一个大项目时。这时候公司有预算空间,HR也更愿意谈。
谈的时候记住三个关键点:
用数据说话:“过去半年我负责的X项目节省了XX成本,客户满意度提升15%”比“我觉得不公平”更有力;
对标市场:“猎聘数据显示,同类岗位薪资比我高20%”能让HR意识到留人风险;
提供弹性方案:如果公司咬死预算,可以协商绩效奖金比例提升、增加培训资源,甚至书面承诺半年后重新评估。
遇到HR推诿怎么办?
如果对方说“公司制度统一”,你可以回应:“我的业绩在部门排名前20%,能否申请特批?”
如果对方强调“福利包含隐性价值”,就请TA具体折算成现金,比如“您说的培训机会市场价是多少?”
第三,谈不拢?法律是最后防线
如果公司拒绝沟通,你可以走内部申诉流程(比如通过工会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法律上,公司必须书面解释薪资差异的合理原因,否则可能被认定为“同工不同酬”。不过要注意,仲裁需要扎实证据——工资条、社保记录、同事的薪资证明(需合法获取,比如对方自愿提供)。
长期来看,别把希望全押在谈判上
职场公平本质是“价值博弈”。定期考取行业证书(比如PMP、CFA)、主动接手跨部门项目,能增强你的不可替代性。同时,定期用薪酬工具(如Payscale)追踪市场水平,和猎头保持联系——知道自己的“市价”,才能掌握谈判主动权。
最后记住:谈判失败不代表终点。如果公司坚持不调整,你有权选择离开并争取合理补偿。职场中的尊重,往往是自己争取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