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接触数据时可能会觉得头疼,密密麻麻的表格,弯弯绕绕的图表,看着就让人想打退堂鼓。但当你真正走近它,会发现数据其实很亲切。比如每天记录客户咨询的主要问题,不出一个月就能发现哪些服务需要改进;跟踪项目各环节耗时,很快就能找到效率瓶颈在哪里。
整理数据就像收拾房间,刚开始确实要花些功夫,但整理完后找什么都方便。把销售数据按产品线分类,把客户反馈按紧急程度排序,把项目进度用不同颜色标注。慢慢地,你会发现数据之间开始对话,某个产品销量下降的同时,客户投诉量在上升;某个渠道的推广费用增加后,新客户增长反而放缓。
看数据最忌讳的就是浅尝辄止,销售额下降,为什么下降?是市场环境变了,还是竞争对手有新动作,或是我们的服务跟不上了?要像侦探破案那样,顺着线索一路追查。有时候需要把不同时期的数据放在一起比较,有时候要把整体数据拆开细看。这个过程就像剥洋葱,每一层都可能让你流泪,但也离真相更近。
把数据变成图表特别有用,再复杂的数字关系,画成折线图马上清清楚楚。哪些指标在变好,哪些在变差,一眼就能看出来。建议每周做个简单的数据看板,把关键指标放在一起,这样不用翻报表也能掌握业务动态。
不过要记住,数据是路标,不是方向盘。它告诉我们现在在哪里,但往哪走还要结合实际情况。
做了决定之后,要持续关注数据变化。新策略见效了吗?客户买账吗?需要调整吗?数据会给答案。如果效果不如预期,别急着否定自己,好好研究数据告诉我们的信息,往往能发现更优的解决方案。
培养数据意识就像学游泳,开始可能手忙脚乱,慢慢就会如鱼得水。先从小处着手,每天花五分钟看看业务数据,开会时多引用数据支持观点,做计划时问问"上次的数据怎么说"。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做决定时更有底气,工作方向也更清晰。
打开那个一直想分析的数据表,或者整理上个月的业务记录。也许刚开始会觉得生疏,但很快你就能体会到数据带来的踏实感,那种基于事实做判断的从容,那种看得见进步轨迹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