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电动车标称能跑500多公里,但实际开起来,尤其是跑高速或者天儿冷的时候,续航掉得老快了。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也慢,现在的锂电池技术差不多快到理论极限了,想让续航再大幅提升,就得靠新一代电池,比如固态电池。可固态电池研发比预想中慢,想大规模生产,至少还得等三五年。
除了续航,电池能用多久也是个事儿。现在的动力电池,用个五六年,容量就明显不行了,换块电池动不动就要几万块,好多人一看这成本,直接就打退堂鼓了。再加上电池安全的隐忧,比如极端情况下可能会热失控,虽然概率不高,但一旦出事影响就很大。
燃油车加油几分钟就搞定,电动车快充最快也得半小时,慢充更是要充一整晚。虽说城里的充电桩越来越多,但一到节假日,高速服务区排队充电的场面还是常见得很。更麻烦的是,老小区想装私人充电桩特别难,公共充电桩又总遇到坏了修不好,或者被燃油车占位置的情况。
之前有人觉得换电模式能解决问题,可建个换电站成本太高,而且不同品牌的电池规格又不一样,推广起来特别难。除非整个行业能把标准统一了,不然换电很难变成主流的补能方式。
同级别比下来,电动车普遍比燃油车贵,主要就是电池成本太高。而且电池里的关键材料,像锂、钴、镍这些,国内储量不多,大部分都得从国外进口,价格还老波动。去年碳酸锂价格一会儿涨上天一会儿又暴跌,不少车企和电池厂都被坑惨了。虽然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低点儿,但能量密度和冬天的性能,又比不上三元锂电池。
以后要是能实现电池材料的国产替代,或者搞出钠离子电池这种不用稀有金属的技术,电动车价格才有可能再降降,真正能和燃油车正面比一比。
在北方,尤其是东北、西北那些冷地方,电动车普及速度明显比南方慢。天儿一冷,电池活性就下来了,续航直接打七折,有的甚至能砍一半,充电速度也会变慢。虽说有些高端车型装了先进的电池温控系统,但成本太高,普通老百姓根本买不起。
想解决这个问题,要么开发更耐寒的电池技术,要么把热管理系统优化好,让电池在低温下也能好好工作。不然的话,电动车在北方市场想推广开,还是难。
未来能从哪儿突破?
1. 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也更好,要是能量产成功,大家对续航的焦虑肯定能少很多。
2. 超快充技术:等800V高压平台和液冷超充桩普及了,充电时间说不定能缩短到10-15分钟,跟加油差不多快。
3. 材料替代:要是钠离子电池、无钴电池这些技术能成熟,就能少依赖稀有金属,成本也不会老波动了。
4. 智能充电网络:结合V2G(车网互动)技术,让电动车在用电少的时候充电,用电高峰的时候反过来给电网供电,还能缓解电网压力。
新能源汽车的未来肯定是好的,但技术瓶颈想突破,还得等些时间。电池、充电、成本、冬天用着不方便这几个关键问题要是能解决,电动车普及速度肯定能快一大截。目前看,固态电池和超快充可能是最值得期待的突破方向。大家买电动车的时候,还是得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权衡好续航够不够用、充电方不方便、价格合不合适,选最适合自己的车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