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婷刚进公司的时候,每天把活儿高效干完就准时下班。结果没俩礼拜,主管找她谈话:“大家都在加班,就你走得早,是不是活儿太少了?”她这才明白,在这家公司,“看起来忙”比“真的能干”还重要。后来她也学精了:简单任务拆成复杂流程做,半小时能写完的邮件拖到下班发,甚至周末故意登下工作账号,就为了刷个存在感。
这种“演出来的勤奋”真不是个别情况。有个互联网公司的员工私下跟我说,他们团队流行“会议表演术”——明明5分钟能说清的事儿,非得拉着所有人开1小时会,还得配几十页PPT。“不开会就显得你没事干,开的会越多,越显得你重要。”
到底是谁逼我们“演戏”?装忙的背后,其实是变了味的职场文化在搞鬼。
1. “加班=努力”的歪理
好多管理者眼里,加班时间长短直接等于工作态度好不好。有个广告公司的新人,连续一周准时下班,结果被领导暗示“不够拼”。第二天他没办法,只好留在公司刷剧到晚上9点,没想到反而被夸“有干劲”。在这种风气下,员工只能把时间耗在办公室,哪怕坐着发呆,也得熬到很晚。
2. 形式主义考核坑人
有些公司的KPI根本不看你到底干成了啥,就看“开了多少会”“写了多少报告”。于是员工把精力全花在造“工作痕迹”上:日报写得越来越长,会议纪要记得越来越细,可真正有价值的事儿,反倒没时间做了。
3. 大家都这样,你敢不一样?
“别人都加班,就你先走?”这种群体压力,把好多人逼得加入“假忙大军”。哪怕自己的活儿早干完了,也得在工位上硬撑着,不然就会被人说“不敬业”。
装忙的代价:越演越累,最后还废了自己。短期看,装忙可能蒙混过关,但时间长了,坑的是自己的职业路。时间全浪费在“演”上,哪有空提升真本事?过个几年,那些踏实做事的人早就进步了,而“假忙族”还在用老套路应付领导。假装忙碌比真干活还累!白天摸鱼、晚上硬熬的日子,身体和心理迟早扛不住。一旦被发现是装的,职场信誉就全毁了,想升职加薪?基本没指望了。
怎么跳出“假忙”的坑?对公司来说:看结果,别盯“表演”。聪明的公司已经在改了。有家科技公司取消了加班考核,改成按项目成果给奖励;还有家设计公司搞“高效工作时间”,鼓励员工集中精力把活儿干完,少开那些没用的会。这么一改,效率没降,团队反而更有创造力了。
对个人来说:靠实力,别靠演技
1. 先定好目标:每天列出最重要的3件事,干完了就坦然下班,别非得靠加班证明自己。
2. 学会说“不”:碰到没意义的会、重复填的报表,该拒绝就拒绝,把时间留给真有用的工作。
3. 用成果说话:与其演忙碌,不如拿数据证明自己的贡献。等你成了团队里缺不了的人,根本不用靠加班刷存在感。
职场到最后还是看结果的地方。再牛的演技,也比不上实打实的业绩。与其把时间花在“装忙”上,不如专心提升能力,争取做那个“准时下班还被领导重用”的人。毕竟啊,人生最牛的成功,不是看起来多努力,而是真能活得高效又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