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跟规划对不上?五步帮你找回职业方向
工作跟规划对不上?五步帮你找回职业方向
职场里不少人都有过这种烦事儿:每天干的活,跟自己想走的职业路越来越远。有的是当初找工作时没了解清楚,有的是公司业务调整变了方向,还有的是自己本来就没把规划捋明白。要是不赶紧理顺,不光上班没状态,时间长了还会耽误自己发展。其实遇到这种情况,试试下面这五步,说不定就能找到头绪。
又环保又赚钱:企业咋走可持续发展的路?
又环保又赚钱:企业咋走可持续发展的路?
现在不少企业都犯难:一边要应对经营压力,一边又得担起环保责任。严格减排吧,怕成本上去;不管环保吧,又可能丢了政策支持、市场信任,连长期竞争力都受影响。其实根本问题不是“要不要搞环保”,而是“咋聪明地搞环保”——让绿色做法既符合政策要求,还能实实在在赚到钱。
女性30+未婚未育,面试时这样化解HR潜台词
女性30+未婚未育,面试时这样化解HR潜台词
30岁以上没结婚没生娃的女性去面试,HR总爱绕着弯子问婚育计划。这些问题听着像关心,其实是担心——怕你入职没多久就结婚生娃,影响工作稳定。但说真的,结没结婚、生没生娃,哪能用来衡量工作能力呢?与其被动解释,不如主动把“未婚未育”变成职场优势,让面试官看到你的独特价值。
工资5千但摸鱼快乐vs工资1万但996,怎么选不后悔?
工资5千但摸鱼快乐vs工资1万但996,怎么选不后悔?
月薪五千摸鱼和月薪一万996,选哪个?好多人碰到这情况都犯愁。高薪吧,钱是多了,可身体和生活可能得搭进去;轻松点的工作吧,钱少是少,又怕耽误以后发展。其实这事儿没标准答案,关键得结合自己的情况,找个当下最舒服的平衡点。
AI时代铁饭碗:从‘工具人’到‘决策者’的跃迁清单
AI时代铁饭碗:从‘工具人’到‘决策者’的跃迁清单
现在职场上,越来越多重复性的活儿被AI接过去了,像录数据、基础客服、写标准化报告这些。但反过来,那些需要判断力、能琢磨新点子、还得有点人情味的岗位,反倒越来越吃香。以后在职场能站得住脚的,不是跟AI抢着干活,而是学会让AI给自己当帮手。
你的岗位5年后还在吗?用这招预判职业寿命
你的岗位5年后还在吗?用这招预判职业寿命
技术更新换代越来越快,AI能干的事儿也越来越多,不少岗位要么慢慢没了,要么变了样。与其等着被影响,不如提前琢磨下自己这份工作以后咋样。掌握三个关键点,就能大概看出这份职业能做多久,早点调整方向,别等到被淘汰了才着急。
被AI逼着转型:文科生如何用6个月切入提示词工程?
被AI逼着转型:文科生如何用6个月切入提示词工程?
AI发展这么快,不少传统岗位都受影响了,但也冒出了些新机会。提示词工程师(Prompt Engineer)就是文科生转型的热门方向——不用懂编程,靠的是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跟AI高效沟通。对那些擅长文字、会沟通、有创意的文科生来说,这条道反而更有优势。
程序员学AI工具:是自救还是加速内卷
程序员学AI工具:是自救还是加速内卷
这几年AI编程工具越来越火,不管是补全代码还是自动测试,各种工具一茬接一茬地冒出来。好多程序员一边用着觉得效率确实高,一边又犯嘀咕:学这些AI工具,到底是能让自己更吃香,还是让行业卷得更厉害?其实答案很简单,就看你怎么学、怎么用了。
ChatGPT抢不走的工作,都有这3个共性
ChatGPT抢不走的工作,都有这3个共性
现在AI技术发展得太猛了,像ChatGPT、MidJourney这些工具越来越机灵,能写文章、画插画,甚至还能写代码、做数据分析。好多人都在琢磨:我的工作会不会被AI给替了?
从985到流水线:学历贬值下的职场身份重构
从985到流水线:学历贬值下的职场身份重构
最近几年,大学生找工作的去向总被大家热议。人大毕业生去卷烟厂当操作工,清华博士抢社区网格员的岗位,这些新闻其实说明一个事儿:以前被当成“金字招牌”的名校学历,现在正被重新掂量它的价值。
  • 1
  • 2
  • 3
  • 4
  • 5
  • 6
  •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