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不掌兵
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简单地从字面理解,善良仁慈的不适合带兵打仗。那么到底为什么善良的人不适合带兵打仗呢?
像我们之前文章所说到的,任何带兵打仗的将军除了自身武艺高强、战术运用出色之外。同时他们也不是一个心慈手软的人。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上战场杀敌必须要比别人狠和冷酷,在对于军队治理方面更加是需要严厉。
如果换了一个心慈手软的人掌握军队,先不说能不能上战场杀敌,就对于自身军队士兵的管理都做不到位,在下级面前没有任何威严,即使装备再精良,自然的军队战斗力肯定有所下降甚至不复存在。
同理现在的职场中公司的管理人和团队领导人,如果对于自身团队太过于容忍犯错,没有及时地纠正人员的过错,
久而久之这个团队的成员就会对于这个工作不会做的太过严谨,。都说细节决定成败,团队成员在不注意细节的情况下,那么团队距离失败也就是时间上的问题了。
义不经商
我们再来说说义不经商这句话,这一句话的意思不是重情义的人不能经商,而是不能太过于着重情义两个字。
商人的本质就是赚钱,唯利是图是作为商人的本色。任何正直无私讲情义的人都不适合经商,因为生意上会遇到很多朋友和对手。倘若正在进行的项目,你的竞争对手恰巧是你的朋友,在情义面前或许会放弃这个项目,从而导致了之前所有的努力全部白费。
相信大家小时候都看过一个电视剧《沈万三》,讲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朝首富沈万三的故事。当时朱元璋和沈万三可以说从两方面发展,前者从军反抗元朝统治后来一步步往上爬直到培养了自己的势力,而沈万三经商后来也成了首屈一指的首富。
其中有几集笔者一直记忆尤新,期初两人是结拜兄弟,有一次沈万三带着所有的财产到濠州做生意。而当时朱元璋起义军的根据地也正是濠州。
按理说两个识于微时的结拜兄弟,见面肯定是无话不说。刚好沈万三告诉朱元璋他是过来做生意的,甚至把身上带的所有钱都告诉了他。这时朱元璋也正在为筹集军费一筹莫展,沈万三的到来对于朱元璋来说简直就是天降财神。
但是朱元璋这边也怕如果开口提借钱,那么支撑一个军队的军费肯定是巨大的。但是不开这个口军费又很难筹集,所以朱元璋这时候就只能剑走偏锋——强抢。
当然朱元璋也是顾及兄弟的情义不可能亲自去抢,他就借故请沈万三喝酒,然后安排手下的人扮成土匪过来抢。造成一个土匪抢劫的假象,最起码朱元璋是这样认为的。
那么事后沈万三这边其实的明白了事情的缘故,这个如果换成我们平常人可能就直接上去破口大骂。但是沈万三没有甚至因为估计兄弟之间的情义,反而之后对这件事只字不提,从而导致了沈万三又一次的生意失败。
仁不当政
这一句可能有读者会觉得跟第一句有冲突,其实这其中并没有什么冲突的地方。第一句主要是针对于治军方面,而这一句更多体验在治国上。
遇到仁慈的君主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天大的好事,但是过于仁慈对于朝堂上的官员压制力就会不足,甚至最后出现宦官当政的局面在历史上也不是少数。
就像我们平常在职场当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凭借关系上位的人。往往这些人业务能力不会太过突出,管理能力也是差的不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喜欢耀武扬威。
而作为团队领导人或者公司管理者,对于这些人本来就凭借关系来为他工作,更加不会说采取一定的相互监督制衡的手段。最终导致的结果,团队中原来有本事业务能力突出的人受到打压,频繁地出现人员跳槽情况造成人才流失。
纵观历史,可以从这几句话看出古人的智慧和眼光是巨大的,这几句话不管是对于古代或是现在,不可否以一直存在着警示世人的作用,就像现在我们常说的什么能力的人应该放在什么位置,这样才能发挥出最大作用,各位读者你们觉得呢?
文章来源:秒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