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引导师是一种专门负责引导和辅助儿童成长、发展及解决问题的职业,他们通过与儿童及其家庭进行沟通和交流,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自信心、解决情绪困扰等。
一.岗位内容
1. 儿童情绪管理:帮助儿童认识、理解和表达情绪,教授儿童情绪调节技巧,引导他们以积极、健康的方式处理情绪问题。
2. 行为规范教育:协助儿童学习和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自制能力和责任感。
3. 学习辅导:提供学习上的指导和支持,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技巧和方法,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题。
4. 社交技巧培养:教授儿童适应社交环境的技巧,如与他人交流沟通、解决冲突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 家庭协与儿童家庭进行沟通,了解家庭情况,提供家庭教育方面的建议和支持,协助家庭解决问题。
二.引导方法
1. 植入性引导:通过言行示范和积极引导,影响儿童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2. 质询式引导:提问的方式鼓励儿童思考和表达观点,帮助他们理清问题和解决困扰。
3. 反馈式引导:通过反馈儿童的表现,鼓励他们优点,指导他们改进不足之处。
4. 规则与奖惩引导:设立明确的规则和目标,通过正向激励和适度的惩罚,引导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模式。
5. 缔造情境引导:创造各种情境和活动,促使儿童主动思考、体验和解决问题。
三.引导流程
1. 咨询与了解:与儿童及其家庭进行初步接触,了解问题和需求。
2. 评估与、面进行评估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和原因。
3. 目标设定:与儿童及其家庭共同制定明确而可行的引导目标,并确定相应的行动计划。
4. 引导实施:根据目标和行动计划,实施相应的引导措施和方法,指导和帮助儿童解决问题。
5. 进展跟踪与评估:定期对儿童的进展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调整引导策略和方法。
四.儿童引导师与心理医生的区别
1. 职业定位:儿童引导师主要从事儿童成长发展方面的辅导和指导工作,相对于心理医生更注重儿童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等问题。
2. 方法与途径:儿童引导师通常采用非药物干预和心理教育等方法,而心理医生更倾向于采用心理疗法和药物治疗等专业手段。
3. 疾病诊断能力:心理医生具备对儿童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而儿童引导师更注重的是儿童的健康发展与问题解决。
注意:儿童引导师与心理医生通常会在工作中进行合作和配合,相互协作,以达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