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式各类的电音节在国内的兴起,DJ这个比较小众的群体逐渐走上了真正的舞台,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有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开始转型做DJ。
而作为电音文化的引领者和传播者,DJ这一群体还有着很多我们不甚了解的地方。
DJ是什么?
DJ的英文全称是Disc Jockey,中文直译为“唱片骑师”,不过这个名称现在国内鲜有人使用,大家都是直呼英文。
目前,DJ一词特指选择并且播放事先录好的音乐,并做现场混音的人。他们的活动地点可能是电视台、广播台和夜店之类的需要播放音乐的地方。
DJ有许多不同的类型,以符合不同的表演场合(比如广播室或舞厅)和不同听众(比如爵士迷或嘻哈迷)的需求。一个DJ的表演风格和表演技巧必须反映出这些需求。
此外,我们需要明确的很重要的一点是,DJ不是音乐风格,而是职业名词。把DJ当成音乐风格其实是对某些类型的电子舞曲的误称。
DJ在台上到底在干啥?
行业的发展使得市场对DJ的业务能力的要求开始水涨船高。想要在DJ圈内混出名堂,简单地接接歌之类的没太多技术含量的工作已经渐渐变得不能拿上台面了。
1986年,英国的DJ组织Disco Mix Club举办了第一场DJ混音比赛,来自美国的DJ Cheese取得冠军。第二年来自英国的DJ Chad Jackson取得冠军。那之后,DJ混音能力的高低渐渐成了判断一个DJ业务水平的标准之一。
而说到业务能力,”Scratch“搓盘技术自然不能不提。在八十年代初,DJ们还不会充分发挥唱盘的优点。虽然很多唱机都搭配了混音器,许多DJ也开始有了关于混音的尝试,但大部分也都还只有单纯的机械操作。
”Scratch“这种技术是在八十年代末期才开始发展的。”Scratch“操作的时候,DJ用手或工具在唱片上来回快速地刷动,接着再把产生的声音混进另一个唱片播放的曲子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本曲子的风格,达到二次创作的目的。
Scratch对DJ的要求较高,需要DJ有非常好的节奏感和对自己手下的唱机和混音器的熟练度。
发展至今,DJ也演化出了许许多多的类别。平常人最能见到的,应该就是夜店DJ了。一般来说,这些DJ会在DJ唱机上将两首歌曲用混音器进行对拍混合互换,或者将多首歌拆开进行自由组合和搭配,配上鲜明的鼓点,带动现场的气氛。
不过,这类DJ严格来说并不能被称为音乐制作人,”现场混音师“这一称呼更适合他们。
能被称作音乐制作人的DJ,在欧美呼声很大的“百大DJ”自然当仁不让。DJ Magzine杂志每年都会评选出世界百大DJ,这些DJ都是有着专业制作水平的DJ,音乐制作人的名号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