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多人都会这样。拖延写简历,不一定是因为懒,有时候是心里有点“小障碍”。比如总想憋个大招,一出手就得是完美简历,每个词每句描述都反复纠结,结果怎么写都不满意,反而不敢开始。还有人一想到得把过去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经历理清楚,就感觉工程太浩大,不知道从哪儿下手,想想就头大,干脆就放一边了。
别太担心,这种状态完全可以打破。最关键的是别总想着“完美”,而是先完成再完善。简历这东西本来就要经常更新调整,第一版粗糙一点真的没关系,迈出第一步最重要。
那具体可以怎么做呢?不妨把这件事拆得碎一点。比如先花几分钟找个看得顺眼的模板,不用自己费劲设计;然后像聊天一样,把做过的工作、负责的项目、会用的技能简单列出来,不用管语句精不精彩;接着就往模板里填内容,能写多少算多少;最后再稍微润色一下,突出自己的亮点和成绩。每一步都不难,完成一点是一点,心里也会越来越有底。
如果还是迟迟不动笔,可以试试“就写五分钟”的方法。跟自己说:“只写五分钟,到点就停”。往往一开始写,状态就来了,甚至还会多写一会儿。哪怕真的只写了五分钟,也比什么都不做强,起码推动了一点点。
现在也有不少工具能帮上忙。比如有些网站或AI工具可以帮你生成内容框架、提供表述参考。适当用一下没问题,但最后一定得把自己真实的情况和成果补进去,千万不能直接照搬。
每完成一小步,可以给自己一点小鼓励,比如喝杯喜欢的奶茶、刷会儿视频,慢慢把“写简历”和“开心的事”关联起来。看到进度条一点点往前走,心里也会更有动力。最好再给自己设定一个合理的截止时间,比如“这周日之前一定写完初稿”,有期限就不容易一直拖。
招聘人员看一份简历的时间非常短,他们更在意的是内容有没有匹配岗位需求,而不是你的文笔有多好。所以关键是把经历、技能和成绩讲清楚,不用在措辞上太过纠结。写完初稿之后,找朋友或者有经验的同事帮忙看看,给点建议,慢慢改就会越来越好。
最重要的是行动起来,别等“有状态”了再开始。哪怕今天只改了一行字、补充了一个项目,也是在向前推进。写简历这件事,真的不用一步到位,每天做一点点,积累下来就会看到成果。
机会很多时候是抢出来的,写完简历,才有可能抓住下一个好机会。与其原地焦虑,不如从现在开始,做一点点,哪怕只更新了一个电话号码,也是一个宝贵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