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蓝领是什么意思
蓝领即Blue-collar worker, 是一个西方传来的生活型态定义,这个概念是在美国五十年代提出的,即美国进入信息化时提出的。用通俗易懂的来解释就是某些国家或地区里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他们劳动时一般穿蓝色工作服。所以被称为”蓝领”。
二.蓝领指的是什么职业
在传统印象里蓝领大多为流水线工厂员工,建筑工人,货车司机。而现在的蓝领却大相径庭。主要有美甲师,网约车司机,外卖小哥以及快递员等职业。
三.蓝领的特征和分类
许多蓝领族在工作上是相当有经验和博学的,尽管他们不见得都受过正式的学校教育,但累积了一定经验之后,通常会被上司指派为团队的负责人,如工头,就是一个例子。
其他蓝领族的特色还有薪水的计算与发放方式,通常是以时计薪,可能领周薪而非月薪、亦可能是领现金、而非支票或汇款银行。实行轮班工作制的蓝领族,假期较不一定。蓝领族的薪水在多数情况下是低于白领族薪水的,但是某些非常专业的蓝领族亦可能领有高薪。
许多蓝领拥有很高的组织化水平,具有统一的职业技能与生活方式,对自己的社会地位有清晰的认知。在消费过程中他们能定义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商品,能够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与文化偏好在一系列可能性之中进行选择,从而形成特定的标志性品牌。但是受自身在社会分配体系中的地位和经济实力所限,他们的消费不能像高级白领和金领那样主要受品牌的指引,而统一的生产技能和职业规范以及确定的社会联系使得他们又不会像无领阶层那样将价格作为惟一的选择标准,因此蓝领群体在消费过程中体现出一种更加务实的群体消费特征,表现为在价格和品牌之间进行权衡。
在分类上他们蓝领内又分为:锐蓝、普蓝、深蓝。
普蓝和深蓝就是从事体力劳动的,锐蓝就是中间转换的阶层,有可能向白领转变,深蓝就是指有一定技术的人。从收入来讲,蓝领并不一定比白领低,锐蓝的收入其实比普通的白领高。
根据调查来看:男性略多于女性,男女比例接近六比四,呈现年轻化的趋势,21至25岁的人群是绝对的主力军,占到50.3%,26-30岁的人占21.3%;40岁以上的不足4%。近50%的蓝领具有高中、中专或技校学历。蓝领收入为中等,42%的蓝领个人月均收入在1000元到2000元。
从事NBA蓝领球员:在NBA中指那些工资较低500万左右,但是数据很高效的。
四.蓝领与白领的区别
1.类别不同:
白领分为“传统白领”和“新白领”,改革开放后最早获得高收入的外企雇员,是中国最早的白领阶层,眼下的“传统白领”基本上可以看做是他们的延续。
蓝领内分为:锐蓝、普蓝、深蓝。普蓝和深蓝就是从事体力劳动的,锐蓝就是中间转换的阶层,有可能向白领转变,深蓝就是指有一定技术的人。从收入来讲,蓝领并不一定比白领低,锐蓝的收入其实比普通的白领高。
2.工作性质不同:
“蓝领职工”指的是一切以技术含量低的重复性体力劳动和低技术含量的办公室人员为主的工资收入者,如一般工矿工人、农业工人、建筑工人、码头工人、销售等。白领是指有较高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的人士,是西方社会对企业中不需做大量体力劳动的工作人员的通称,又称白领阶层。
3.收入情况不同:与蓝领对应,白领一般都有稳定收入。
五.蓝领的发展现状
依照中国蓝领来说,在经济发展趋势下他们不仅能得到很多机遇,也能对社会起着重要作用。
1.蓝领行业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改善人民生活质量。蓝领行业采取了多种政策来改善其财务状况,包括提供体便宜的劳动力、开展培训和劳动安全保障、拓展流动劳动力岗位、政府宏观调控等。除此之外,蓝领从事的各项服务工作,如清理公共环境、维修公共设施等,也促进了社会文明和谐,提升了人民生活质量。
2.蓝领行业带动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就业。若完善相应的劳动法律法规,把蓝领劳动活动纳入市场体系,企业和政府在劳动力市场中发挥积极作用和参与社会保障,就有利于提升蓝领就业收入水平,就业机会。随着中国蓝领行业持续发展,蓝领们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以及更好的就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