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光列经历,得提炼真本事。很多人简历上就写“负责某创业项目”“参加某商业比赛”,这样HR看了根本没感觉。关键是得说清楚你具体干了啥、有啥成果。比如投技术岗,就说“开发了某个功能模块,优化了用户体验,测试的时候用户留下的多了20%”;要是投市场或运营岗,就说“策划了校园推广活动,两周就多了1500个用户”。
获奖、上新闻、拿到投资这些都是好事,但别只写“获某比赛金奖”,得说清楚这奖多厉害,比如“从500支队伍里拼出来的”“拿到某投资机构10万块种子钱”。
看岗位要啥,说对口的事。不同岗位看重的能力不一样,讲创业比赛经历也得“对症下药”。比如:投技术岗,就重点说技术上的能耐,比如搞定了某个技术难题、让算法跑更快了、自己开发了某个功能模块。投市场/运营岗,就多说市场调研、拉新、搞活动的本事,比如“通过问卷调整了产品定位,试推广后转化率涨了30%”。投产品岗,可以说说怎么收集用户反馈、改产品设计,甚至怎么协调团队意见推进产品更新。投管理/咨询岗,适合讲团队合作、整合资源的事,比如“协调5个不同专业的人,3个月内把产品做出来还落地了”。核心就是:你比赛里的经历,得能证明你有这个岗位需要的能力,别一股脑全堆上去。
用数据和故事让人信服。简历和面试最怕说空话。与其写“负责整体运营”,不如说“带团队写完商业计划书,路演还拿了评委最高分”。面试时HR可能会问:“你们当时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啥?”这时候,讲个具体的故事比泛泛而谈强多了。
比如可以说:“我们产品一开始定位不清,用户试了反馈不好。后来我们重新做了200份问卷,发现核心需求其实是XX,就调整了方向,最后决赛拿了最佳商业模式奖。”这样说既显露出分析能力,又能看出执行力。
别吹太过,实在点好。创业比赛经历找工作时是把双刃剑——说好了加分,吹过头反而容易露馅。比如明明只负责了一小块工作,非说“全权主导项目”,面试时被追问细节,很容易穿帮。
稳妥的做法是:说清楚自己的角色+具体贡献+能验证的结果。比如:“作为市场负责人,设计了推广方案,通过线下活动一个月拉到1000个种子用户。”这样说既真实,又能体现能力。
额外好处:行业了解和人脉。创业比赛往往能带来些隐藏优势,比如对某个行业的深入了解,或者认识的导师、投资人。找工作时也可以适当提提。比如应聘金融行业,就可以说:“通过比赛接触了好几家投资机构,对早期项目怎么融资有了实际了解。”这会让面试官觉得你比一般应届生更懂行。
创业比赛经历的价值,不在听起来多“高大上”,而在能证明你能解决实际问题。不管是搞技术、带团队,还是做推广,关键是让HR相信:你在比赛里练出来的本事,能直接用到以后的工作中。所以啊,别笼统地说“参加过某比赛”,不如好好想想:你具体负责了啥?遇到啥困难?怎么解决的?最后有啥能算出来的结果?这段经历和你要应聘的岗位有啥关系?
想清楚这些,创业比赛经历才能真正成为找工作时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