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再用"负责XX工作"了,HR看腻了
很多人容易犯这个错,简历上写满了"负责客户维护""负责产品销售"。而简历是"你要告诉别人你做成了什么,而不是你做了什么。"
比如:
老套写法:"负责高净值客户开发与维护"
修改写法:"3年积累83位300万+高净值客户,有位王阿姨从50万起步,现在账户里躺着2000万——只因我每次都在她想跟风买题材股时,多劝了那么一句。"
小技巧:每段经历后加个"小故事"。比如:"记得2021年REITs首发时,我连着3天熬夜给客户做对比表,最后单人卖了3200万,嗓子哑了但值了。"
二、数字会说话,但别忘了给数字"配表情包"
券商这行最认数据,但干巴巴的数字就像没加辣椒的火锅——少了点灵魂。试试这样:
原话:"管理资产规模5.8亿元"
升级版:"管着5.8亿的'钱袋子',相当于帮500个上海中产家庭看着他们的首付、留学基金和养老金"
我的简历里有这么一段:"2023年市场震荡时,11个客户听我劝躲过了题材股陷阱。后来老李送来一筐阳澄湖大闸蟹,说'小张啊,这比你们公司发的端午礼盒实在'"——你看,风控能力+人情味都有了。
三、暴露点"无伤大雅"的弱点反而真实
面试官最怕看到"完美人设"。我有次面试被问缺点,直接说:"太爱较真,有次为查清某个私募产品的底层资产,把合规部的同事问到想躲着我走。"结果总监笑了:"我们就需要这种死磕精神。"
在简历里也可以适当体现:
"虽然总被客户夸耐心,但第一次给退休教师讲可转债时,PPT写了20页...后来才学会用'买国债像存定期,买可转债像存定期送彩票'这种大白话。"
四、把证书从"陈列馆"变成"故事会"
别简单罗列"证券/基金/投顾资格",试试这样串起来:
"考投顾资格那年正赶上熊市,白天安抚客户,晚上啃书到凌晨。最崩溃时把《衍生品定价》贴在浴室墙上,现在客户问起期权,我还能边画收益图边讲当时怎么用洗发水瓶子当教具。"
五、给不同公司定制"专属版本"
有次我投一家以量化见长的券商,在自我评价里加了一句:"虽然是人肉服务型客户经理,但能用Python跑简单的夏普比率分析——上次用这个帮奶茶店老板对比两只量化基金,他当场转了500万进来。"
最后的小心机:在联系方式下方加句个人签名。我的是:"微信回复最快(毕竟客户半夜问美股是常事)"。比起冷冰冰的"Tel:123...", 这种写法能让HR会心一笑。
总结:券商要的不是冰冷的销售机器,而是有温度的专业人士。下次写简历时,不妨先问自己:"如果客户在咖啡厅偶然看到这份简历,会想约我聊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