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角色:别再空谈责任,聊聊怎么赚钱
以前企业做ESG,多半是为了应付监管,现在不一样了——做得好真能赚钱。
1. 战略层面:ESG不是成本,是投资
我合作过一家白酒企业,最开始搞环保纯粹是为了应付检查。后来老板发现,认真做ESG不仅能提升品牌形象,还能降低长期运营成本。他们成立了专门的可持续发展小组,每季度复盘目标,甚至请了第三方来审计。结果呢?不仅评级上去了,新产品因为用了环保包装,在年轻消费者里特别受欢迎。
2. 利益相关方:让所有人都受益
有家咨询公司找我做"办公室碳中和"项目,本来以为就是换换节能灯、调调空调温度。没想到,改造后不仅电费省了30%,员工因为办公环境变好,离职率也降了。老板后来跟我说:"早知道这样,应该早点搞。"
3. 技术创新:别光喊口号,得真金白银投入
比如某车企,一边用太阳能铝材降低供应链碳排放,一边搞电池回收技术。短期看是烧钱,但长期看,这些技术未来很可能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个人项目经验:讲好你的故事
面试官最烦听假大空的理论,他们想听的是:你具体做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最后怎么解决的?
案例1:工业园区的"救命"项目
去年接了个急活,园区因为废水超标,面临停产。时间紧、压力大,我们团队连着熬了几个通宵,最后结合生物技术和传统工艺,不仅达标了,还帮企业省了20%的运营成本。最让我感动的是,项目结束后,附近居民特意送来锦旗——那一刻才真正觉得,做环保不只是为了KPI。
案例2:帮外企搞碳中和
有家外企要在2025年前实现总部碳中和,我们一算,发现差旅碳排放占了30%。于是推广视频会议+内部碳积分制度,结果不仅碳排放降了45%,连开会效率都提高了。老板后来开玩笑说:"早知道这么简单,应该早点找你。"
关键点:
别光说成果,说说过程(比如怎么说服管理层、团队怎么协作)
带点人情味(比如项目里遇到的趣事、挑战,甚至失败的经验)
量化,但别太枯燥(比如"省了20%成本"比"优化了资源利用率"更有说服力)
三、面试技巧:怎么回答才不像背稿?
1. 用故事代替理论
面试官问"你怎么看企业的ESG角色?",别一上来就背定义。可以先说:"我之前做过一个项目...",用真实经历带出观点。
2. 展现你的成长
可以说:"最开始我觉得ESG就是做环保,后来才发现,它其实关乎企业长期竞争力..." 这样既真实,又能体现你的思考深度。
3. 关联行业动态
比如:"最近某车企在搞电池回收,我觉得这个方向特别有意思..." 让面试官觉得你是真的关注这个领域,而不是临时抱佛脚。
四、未来建议:别光考证,多实战
很多人一提到ESG就想着考个证,但其实实战经验比证书更重要。比如:
定期看企业ESG报告(推荐《腾讯碳中和白皮书》,写得特别接地气)
参加行业交流会(很多干货,还能认识业内人士)
尝试用ESG思维分析自己公司的业务(比如:怎么优化供应链?怎么提升员工幸福感?)
ESG不是飘在天上的概念,而是每个决策背后的价值观。就像老板常说的:"好的可持续发展方案,应该既算得清账,也暖得了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