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律性质不一样:到底是合作还是被雇佣?
艺人经纪合同,本质上是商业合作关系。经纪公司帮艺人找资源、谈合作、安排活儿,艺人就按约定配合完成演出这些活动,赚了钱双方按比例分。这种关系更像《民法典》里说的委托、居间或者行纪合同,双方地位差不多平等,合作起来也比较灵活。
而劳动合同,就是典型的雇佣关系了。公司对员工有管理权,比如规定啥时候上班、安排具体做啥,员工得听公司的,同时公司得给固定工资、交社保。劳动合同受《劳动法》管得特别严,员工的权益保障也更到位。
2. 核心区别:管理方式、挣钱模式和保障
经纪合同里,艺人一般有挺大的自主权,接不接某个项目可以自己决定,收入主要靠分成。比如一场演出挣10万,公司和艺人就按合同里定的比例分。经纪公司一般不会逼着艺人坐班,也不会给固定工资,更不会主动给交社保。
劳动合同就完全不一样了,公司能规定艺人每天几点上班、接什么工作,甚至不让艺人私下接活。收入方面,就算艺人某个月没活儿干,公司也得发底薪,还必须交社保、公积金。
3. 法院怎么判断?关键看“谁说了算”
要是艺人跟经纪公司打官司,法院不光看合同名字,更看重双方实际是啥关系。比如合同里写着“艺人必须听公司的”“每天得打卡”“不接活就扣钱”,那很可能就被认定成劳动关系,公司就得按《劳动法》办事,比如补缴社保、给加班费啥的。
但实际上,大多数经纪合同更偏向商业合作,比如约定“艺人自己安排工作时间”“收入按项目算”,这种情况下,法院一般不会认定成劳动关系。之前就有过这样的例子,艺人让公司交社保,可法院发现合同里明明白白写着“艺人自己负责社保”,收入也是分成的形式,最后就驳回了艺人的要求。
4. 给经纪公司和艺人的建议
经纪公司在写合同时,别用“管理”“考勤”这些容易让人觉得是劳动关系的词,重点说清楚合作模式、分成比例、解约条件这些条款,别写得模模糊糊的。
艺人签约前一定要仔细看合同,尤其是收入怎么分、工作怎么安排、解约要赔多少钱这些关键地方。要是希望有社保这些保障,可以跟公司商量额外给补贴,或者自己以灵活就业的身份交。
5. 遇到纠纷咋办?
如果双方对合同性质有争议,比如艺人觉得自己其实跟员工似的被公司管着,但合同写的是合作,那就可以去劳动仲裁或者法院申请认定。不过要注意,法院会结合合同条款和实际履行的情况一起看,光嘴上说“公司管得太严了”可能没用,最好有考勤记录、工资转账记录这些证据。
经纪合同和劳动合同的核心区别,就在于“谁说了算”。如果是平等合作,收入靠分成,那就是经纪合同;如果是公司说了算,按月发工资,那就更像劳动合同。不管是艺人还是经纪公司,签合同前都得搞清楚这合同在法律上是啥性质,别到时候扯皮。遇到复杂的情况,最好问问专业的娱乐法律师,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