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3日,中组部、人社部、教育部、公安部、国资委出台《关于做好取消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有关衔接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23〕26号),明确2023年起不再发放《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以下统称就业报到证),取消就业报到证补办、改派手续,不再将就业报到证作为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
一.概念不同
报到证是用人单位安排毕业生工作,并接转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户口的有效凭证。《就业报到证》一人一份。但在今年已经不再使用了。
派遣证,现转化为报到证,是应届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到就业单位报到的凭证,也是毕业生参加工作时间的初始记载和凭证。毕业生到就业单位报到时,须持“报到证”。
二.性质不同但作用相同
1.在前几年报到证可作为办理毕业生招聘录用等关键程序的必需材料。
①到接收单位报到的凭证。
②证明持证的毕业生是纳入国家统一招生方案的学生(统招生)。
③凭报到证及其他有关材料办理人事档案、户口、粮油迁移手续等。
2.派遣证现转化为报到证,享有之前报到证所有职能。
三.归属不同
1、派遣证是在学生毕业后放入档案,由国家直接打到学生所在单位,不允许个人持有;
2、而报到证是交由学生自行保管。在本质上,派遣证和报到证是一样的东西。报到证由原来的派遣证转化而来,是应届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的一个凭证,毕业生到单位报到时,必须携带报到证。
四.两者存在的意义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全国高校毕业生已从2007年的495万增长至今年的727万,2015年毕业生总数更是将达到史上最多的749万。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找工作中,而像派遣证、档案等与入职、以及报考公务员息息相关的就业凭证,却不被人重视被忽略。切记,派遣证跟报到证对于往后就业十分重要,因为补办条件繁琐所以建议一定要仔细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