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突发情况,最忌讳的就是瞎忙活。正确的做法是先花10分钟理清楚三个关键信息:问题具体是啥样、影响到多大范围、手里有哪些能用的资源。之前有个建筑项目,混凝土供应突然断了,项目经理没急着找替代方案,而是先算清楚缺口有多少、关键的施工节点是啥时候,最后确定可以调整一些非关键的工序,为解决问题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确定了问题是啥性质后,得马上启动止损机制。如果是之前就想到过的风险,那就按预设的方案来;如果是新问题,就得赶紧组个临时应对小组。重要的是采取隔离措施,别让问题扩散开。有个软件开发团队,发现核心模块有漏洞后,没急着修,而是先把有问题的模块隔离开,保证其他功能能正常测试,这就为彻底解决问题创造了条件。
临时解决问题只是第一步,真正厉害的人都会深挖根本原因。有个制造企业,设备老出故障,一开始就只是简单修修,后来用鱼骨图分析,才发现是维护流程不规范,重新定了标准后,故障率一下子降了70%。常用的5W分析法挺管用,连着问五次“为什么”,往往就能找到问题的根源。
问题解决后的复盘特别容易被忽略,但其实这才是最重要的。有个互联网公司,把每次出的事故都整理成案例库,新员工入职都得学这些“踩坑史”,结果类似问题再发生的概率明显降低了。定期搞搞压力测试也不错,模拟一下极端情况,让团队保持应急的状态。
现在的项目管理工具能大大提高应急效率。实时预警系统能在问题刚冒头时就发出警报,协同办公平台能保证信息同步不延迟。但得注意,工具再先进也代替不了人的判断,有个项目团队太依赖自动报警系统,结果漏掉了系统没覆盖到的关键风险点。
真正成熟的项目团队,会把突发问题管理纳入日常工作里。建个动态风险库,定期更新应对策略;把各环节的责任人明确下来,别出现没人负责的情况;培养团队对问题的敏感度,鼓励大家主动报告潜在的风险。有个知名的工程公司,搞了个“风险金点子”奖励制度,员工提出的有效风险预警能拿到奖金,就这一年内,就预防了几十起可能发生的大问题。
突发问题最能看出团队的真实水平。那些总能把危机变成转机的团队,靠的不是运气,而是系统的方法和不断改进的文化。记住,今天解决的问题,就是明天能预防的事故,现在花的每一分力气,都是在为将来的顺利打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