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晋升机制的核心就俩事儿:公平透明,还有得又有德又有才。大部分公司都讲究规矩面前人人平等,既要看你干得怎么样,也得考察综合能力。业绩是基础,但真不是唯一的标准。像会不会跟团队合作、能不能好好沟通、有没有带团队的潜力这些“软实力”,公司也特别看重。对那些特别拔尖的员工,公司可能会破格提拔,但大多数人还得在现岗位上攒经验,等够了年限、能力也达标了,再一步步往上走。而且现在的机制一般都有“能上能下”的说法,要是业绩一直不达标,岗位可能得调,职级也可能降,这也逼着大家一直往前跑。还有个常见的规矩是“内部优先”,岗位空出来了先考虑内部员工,这样能让大家更有归属感,干活也更有劲儿。
现在的晋升路子,早不只是“当领导”这一条了。好多公司都有双通道甚至多通道的发展模式。想带团队、擅长统筹的人,适合走管理通道,比如从普通专员做到主管,再升经理、总监。要是技术厉害,不想搞管理,那就走专业通道,像从工程师到高级工程师、技术专家,厉害的还能当首席科学家。有些公司还支持跨部门调动或者轮岗,比如华为的“双通道”、腾讯的“活水计划”,就是让员工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兴趣,选更适合自己的路。
晋升评估的时候,一般会从好几个方面考核,这样才全面客观。绩效考核是硬指标,通常得连续好几次都考得不错才行。能力测评就多样了,可能要答辩、做360度评估(跟你合作的同事、领导、下属都给你打分),有的还要考试,就是看你到底有没有新岗位需要的本事。经验和资历是基本门槛,比如想升管理岗,常要求得有三年以上相关经验。另外,公司还会看你是不是一直在学习,比如参加了培训、考了专业证书,这些在晋升的时候都能加分。
正常的晋升流程都讲究规范、透明。首先会把空缺岗位公示出来,说清楚职责和要求,然后要么部门推荐人,要么员工自己报名。之后人力资源部先审核,把符合硬条件的人筛出来。接着就进入综合评估阶段,一般是评审委员会一起商量,再结合答辩、测评这些信息做决定。最后结果会公示,要是没人有异议,就正式任命了,而且通常会设个试用期,看看你跟新岗位合不合适。
公司一般也会给员工配套支持。比如帮你规划职业发展路径、安排前辈当导师带你,或者给你针对性的培训,帮你补上能力短板。要是没通过晋升,公司也该跟你说说问题在哪儿、怎么改进,别让你白努力一场,打击积极性。而且晋升机制本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跟着公司业务战略调整,比如现在好多公司搞数字化转型,那技术背景和创新能力在晋升里占的分量,可能就会变重。
晋升机制的本质,就是让员工和公司一起发展。员工得自己主动规划职业路,一直把业绩和能力提上去;公司呢,得建一套公平的制度,再配上有效的培养办法,让真正合适的人冒出来。其实晋升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始。现在职场变化这么快,只有一直进步,才能保住自己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