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得记牢,劳动合同里最核心的内容一个都不能少:你和公司的基本信息、干啥活、在哪干、合同签多久、给多少钱、交不交社保、每天干多久、能休多少假。这里面有几个点要特别注意:公司全称、注册地址、法定代表人,得跟营业执照对一对,别不小心签了个空壳公司,到时候维权都找不到人;工作地点也别让写“全国”“听公司安排”,不然公司哪天让你调去外地,你都没理由拒绝;合同期限也很关键,它直接关系到你离职时能拿多少补偿金,相对来说,无固定期限合同的保障会更足一些。
工资这块最容易出幺蛾子,不少公司就爱玩文字游戏。基本工资多少、绩效怎么算、有没有补贴(比如交通补、餐补)、奖金怎么发,这些都得写清具体数和发放时间,别让公司只写“按公司规定来”——这等于没说,以后公司想怎么变就怎么变。还有加班费,法律早定死了标准:平时加班给1.5倍工资,周末加班给2倍,法定假日(像春节、国庆)加班得给3倍,这是底线,少一分都不行。另外,社保是硬性要求,就算在试用期,公司也得给你交,那种“转正后再补缴”的说法,全是违法的,千万别信。
试用期的约定也得盯紧。试用期最长不能超过6个月,比如你签1年合同,试用期最多1个月;签3年以上或无固定期限合同,试用期才最多6个月。还有试用期工资,不能低于转正后工资的80%,也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有些公司故意设超长试用期,或者试用期快结束了找借口不转正,这些都是违规的,遇到了别忍,该提就提。
再说说工作时间和休假。正常情况是“标准工时制”,每天最多8小时,每周最多40小时,超出的部分都算加班,公司得给加班费。如果公司说要搞“综合计算工时制”或“不定时工作制”,别听它一面之词,这两种工时制得经过劳动部门审批才行,公司自己说了不算。
还有竞业限制条款,别随便签!普通岗位(比如行政、文员)根本不用承担这个义务,只有那些接触公司核心机密的岗位(比如技术研发、核心销售)才需要签。就算真签了,也得让公司写清楚:离职后每个月给你多少补偿金,标准不能低于你离职前12个月平均工资的30%,没约定补偿金的竞业限制条款,签了也白签。另外,违约金条款也要警惕,除了两种情况(公司给你花了钱培训,约定了服务期;或者签了竞业限制),公司不能随便设高额违约金,遇到其他违约金条款,直接提出来,这是不合法的。
最后再强调几个必避的坑:空白合同绝对不能签!就算公司说“先签字,后面再补内容”,也别信,签了就等于把主动权全交出去了。已经盖章的合同,要逐页翻着看,防止中间被抽页、换内容。老板口头承诺的“月薪多少”“年底有年终奖”,别光听着高兴,必须让他落实到书面上,要么写进合同,要么签补充协议,“以后再说”这种话全是空话。签完合同,你一定要拿一份原件在手里,电子合同也得确保有公司的电子签章。如果公司说“合同要统一保管”,别同意,这都是有些公司想后期销毁证据的惯用手段。
合同里要是有模糊的表述,比如“根据公司规章制度执行”“按实际情况调整”,当场就问清楚:“规章制度具体是啥?怎么调整?”必须让它具体化,不然以后公司想随便降薪、调岗,就拿这些话当借口。要是后期想改合同条款,必须你和公司都同意,还得签书面补充协议,公司单方面通知你调岗降薪,这是违法的,你有权拒绝。
万一真发生劳动纠纷,合同就是最关键的证据。平时就要养成保存证据的习惯:工资条、加班通知、考勤记录、工作邮件,这些都别扔,电子记录也别删。如果发现公司拖欠工资、不交社保,别犹豫,直接找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要注意,仲裁有1年时效,从你知道权益被侵害那天开始算,别拖太久,超过时间就没法维权了。
其实签劳动合同真不是简单签个名、盖个章,这是维护自己权益的关键一步。每个条款都可能影响你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宁可多花半小时逐条看明白,也别图省事随便签,不然事后再后悔,可就晚了。职场里,懂得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人,才能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