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用“降级”这俩字。“降级”听着就丧气,容易让人觉得你能力跟不上了,或者职场不顺。不如换个说法,比如“过渡期”“调整方向”“攒点新领域的经验”,听着中立,甚至像你主动选的。面试时可以说:“我现在更想在XX领域好好做,职位和工资都好商量。”这样焦点就放未来规划上了,不是被动妥协。
把短期让步和长期价值绑在一起。公司最怕的是,你把这岗位当跳板,干没几天就走。所以说愿意接受调整时,一定得说想长期干。比如:“工资啊职位啊都能谈,我更看重你们公司在XX方向的潜力,想在这儿一直好好做事。”这样公司会觉得,你不是随便将就,是想清楚了要一起成长。
多说说能力多匹配,别强调资历多高。要是应聘的岗位比以前的低,公司可能会担心你“大材小用”,或者心态不稳。这时候换个角度,说自己的本事刚好适合这岗位。比如:“以前虽然带过团队,但我其实特别喜欢具体做事,这岗位的XX活儿正好是我拿手的,上手肯定快。”既承认了经验,又显得实在,不让人觉得你是“临时凑数”。
用以前的成绩证明“值”。就算接受低点的职位或工资,也得让公司觉得“捡到宝”。最好的办法就是拿数据、案例说话。比如:“上份工作我弄的XX项目,效率提了30%,要是能来你们这儿,这些经验直接就能用。”既展示了能力,也暗暗说明自己值得更好的,以后升职加薪也有个铺垫。
不同情况怎么说。要是跨行业转岗,可以多说愿意学:“虽然这行业经验少点,但我已经系统学了XX技能,想从基础岗做起,赶紧攒经验。”要是因为大环境不好,就实在点:“现在就想找个稳定的平台,工资按行业情况谈就行。”要是公司担心你资历太高,主动提个灵活方案:“要是担心我适应不了,咱们可以先按岗位标准来,后面看我表现再调。”
不要说得太含糊,比如“我啥都能干”,反而让公司觉得你没目标。完全不谈工资也不行,可能后面被动,最好留个底线:“工资能谈,但希望不低于XX。”另外,突然说愿意接受调整,最好给个合理理由,比如“想专心搞技术,不想做管理了”“家里情况需要稳定点的节奏”,别让公司觉得你是能力不行。
核心是让对方觉得你有价值。公司最在乎你能带来啥,不是以前的头衔。只要让他们相信,就算职位、工资暂时降点,你的能力和干活的劲儿不打折,那“退一步”反而能显得你职业、成熟。就像有个资深HR说的:“聪明的求职者不纠结头衔高低,而是让公司看到,不管在哪个岗,都能做出超出预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