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应届毕业生由于刚出校园,社会经验不足,找工作时面对海量的招聘信息不能有效辨别,这篇文章就给大家分享九个常见的求职陷阱,帮助大家筛选信息。
1、虚假职位
有些公司的招聘岗位信息比较模糊,主要是以高薪招聘为主,应聘者在应聘后被要求做陪酒、收账、销售等工作。
2、口头承诺不兑现
不要轻信口头约定。在求职过程中,一定要将口头约定落实到字面上,任何口头上的承诺都是画大饼,这样当你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才可以得到保护。
3、收费交钱陷阱
让你交钱都是骗人的,有的企业或中介公司按“公司规定”要求求职者先缴纳报名费、登记费、资料费、培训费、押金等费用。收钱却不办事,或者有的公司收钱实习后,以各种理由辞退。
4、扣押重要证据
一些企业在面试或入职时要求应聘者提交身份证,学位证,毕业证等重要的证件,并且以公司规定为由声称由单位保管。
5、免费劳动力
有的企业以招聘为由,让求职者提供设计方案、广告创意、文案策划等,无偿获取求职者的劳动果实。
6、个人信息泄漏陷阱
刚毕业的大学生求职心切,忽略一些个人信息,只注重岗位描述和薪资待遇,不通过正规的求职渠道对应聘公司的详细了解,毫无防备的自己的个人信息泄漏。平时对自己的个人信息守口如瓶,但是在求职期间却轻易散播了出去。
7、高薪水陷阱
要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一些传销机构看中了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迫切需要找工作,便以高薪、优厚的条件引诱求职者参加传销等违法活动。
8、试用期陷阱
与正式员工相比,试用员工的待遇很差,薪水也很低,而且往往在试用期快满的时候就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开除。根据劳动法,最多可以有6个月的试用期。在试用期间,要对自己的岗位职责、考核标准以及转正要求进行详细的了解,并尽可能将其落实到书面上,也可以避免企业以某些理由辞退。
9、不缴纳五险一金
一定看清相关权益,一些公司向应聘者承诺的薪资、五险一金并未实现。到了发工资时,却要扣除无关的费用,甚至不给加班费,剥夺节假日,变相使用廉价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