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明确的是,试用期并不是公司的"免责期"。有些用人单位误以为试用期内可以随意辞退员工,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法律对试用期裁员有着明确的规定,处理不当,公司照样要承担赔偿责任。
如果公司能够证明你确实不符合录用条件,比如入职时明确告知了转正需要达到的业绩指标,而你确实没能完成,这种情况下公司解除合同是合法的,也不需要支付赔偿。但这里有个重要前提:公司必须拿出真凭实据。比如书面的录用条件告知书、具体的考核标准、客观的考核记录等等。如果公司只是含糊其辞地说"感觉你不合适",那很可能构成违法解除。
说到违法解除,这种情况你就完全可以主张赔偿了。举个例子,小王入职时公司从没说过具体考核标准,两个月后突然以"能力不足"为由辞退他。这种情况公司就涉嫌违法解除,小王可以要求相当于1个月工资的赔偿金(即2N,N是半个月工资)。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公司会玩"套路",用"协商离职"的方式让员工自己签字走人。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看清楚协议内容,协商离职也是有补偿的,通常是半个月工资。
还有些特殊情况也值得注意。比如因病休假后无法继续工作,或者经过培训调岗仍然不能胜任的,公司虽然可以解除合同,但必须提前30天通知或者多付1个月工资。如果公司连这个程序都不走,同样属于违法。
如果真的遇到裁员纠纷,建议做好这几件事:第一时间保存好劳动合同、工资条、工作记录等证据;如果公司没签合同,这可是个"大礼包",可以主张双倍工资;所有沟通尽量通过书面或录音方式留存。协商不成的话,记得在1年内申请劳动仲裁,成功率其实挺高的。
最后说两个真实案例。某互联网公司辞退试用期程序员,因为拿出了详细的技术考核记录和代码评审报告,法院支持了公司。而另一家广告公司以"性格不合"为由辞退设计师,由于无法证明具体录用标准,最后赔了1个月工资。
记住,试用期不是法外之地。遇到不合理的裁员,完全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当然,职场路还长,如果确实是自己不适合,也可以把这次经历当作一次成长的机会。但该争取的合法权益,千万不要轻易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