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招:重点说“我有潜力,能学好”。企业招应届生,其实没指望你一来就独当一面,更看重你能不能快速成长。所以写求职意向时,别纠结自己经验少,多说说自己学得快、适应强。
比如应聘产品经理,你可以写:“对互联网产品设计特别感兴趣,上学时做过用户调研的小项目,数据分析也还行,想在产品岗好好学、好好干。”别写那种太空泛的,比如“希望加入贵公司,一起进步”,等于没说。
校招的求职意向可以稍微宽一点,比如同时投“产品岗/运营岗”,但得沾点边。要是学计算机的,非得投财务、人力,就显得太没方向了。
社招:直接说“我能解决啥问题,带来啥成果”。社招招人,企业就想找个能立刻上手干活的。所以求职意向必须说得准准的,不能模棱两可。比如:“做了5年电商运营,最擅长搞流量、提转化,之前带过一个品牌大促,GMV涨了35%。”这种说法可比“想找个有挑战的工作”有说服力多了。
社招最忌讳意向模糊,比如写“想找管理岗或技术岗”,HR一看就觉得你自己都没搞明白想干啥。而且写简历时,得突出“我做成了啥”,不是“我负责过啥”。
比如别写“负责公司市场推广”,换成“优化了广告投放,把ROI从1:3提到了1:5”,效果完全不一样。
校招可以“讲故事”,社招得“甩数据”。应届生没那么多硬成果,那就用校园经历、比赛、实习来说事儿。比如:“策划过校园创业大赛,拉来了30支队伍,最后有3个项目拿到了天使投资。”这比光说“我组织能力强”实在多了。
社招就必须拿数据说话,比如:“带团队重构了一个系统,性能快了40%,运维成本降了20%。” 要是只说“会Java、Python”,那竞争力就太弱了。
校招看长远潜力,社招看眼下价值。企业招应届生,算是投资未来,所以求职意向里可以说说职业规划,比如:“想在技术研发这块一直做下去,以后想成为AI算法领域的专家。”
但社招不一样,企业更关心“你来了能马上干啥”。比如:“熟金融行业的风控体系,能快速搭合规审核流程。”
常见的坑。应届生学社招的写法,写一堆“负责XX工作”,但没实际成果,看着特空洞。
职场人写得太笼统,比如“想找个有发展空间的岗位”,HR根本不知道你想做啥。求职意向和简历内容对不上,比如写“擅长数据分析”,但简历里半字没提相关经历。
校招:多说说学习能力、做过的项目、职业规划,让人觉得你认同这家公司,值得培养。
社招:精准对接岗位需求,用数据和案例证明自己的能力,突出行业经验。
不管是校招还是社招,核心都是让HR一眼就明白“你能给公司带来啥”。校招卖的是“以后能行”,社招卖的是“现在就行”,写对了,机会自然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