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幸福感可以作为“快乐竞争力”给组织与个人带来的变革,能使组织的生产率平均提高31%,销售人员的销售额平均提高37%,企业的客户满意度平均提高12%。不论是从员工稳定性还是从企业竞争力来看,让员工拥有幸福感,是管理者需要践行的事情。
但是,根据中国职业心理健康数据调查:在我国企业中,60%的员工面临着高压困扰,约40%的员工工作中缺乏活力,11.9%的员工对工作不满意,21%的员工有较高的抑郁倾向。由此可见,职场中员工的心理健康度让人担心,同时,也从侧面看出,大多数员工的“幸福感”已经发生了严重缺失。
调整员工幸福感的前提是了解幸福感缺失的因素。
影响员工在组织内获得的生活幸福指数的管理因素包括:
1、薪酬福利对员工生活的保障程度,员工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程度,组织对员工及其家庭生活的关心程度,对员工压力缓解及心理健康成长的关爱程度。因此,组织在上述管理因素方面的相关行为,能直接影响员工在组织工作而获得的在生活方面体会到的幸福感,包括:在组织内获得的成长幸福感,人际幸福感,管理幸福感,以及来自组织内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1.精神层面:企业有美好的愿景,有健康的企业文化,有富有人性的管理,有团结和谐的氛围,丰富多元的团建活动,这些足以带给员工十足的幸福感;
2.物质层面:企业要有利他思想,尽量让员工赚到更多的钱,利益分配均衡,责任明确,权利清晰,员工能买房买车,消费自由,激励员工,员工自然而然就幸福;
2. 激励机制:员工福利宣贯,补助补贴,节约归己的机制建设,都是提升员工归属感幸福感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