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你暂时不急着换工作,就把简历挂在招聘网站上随便看看机会,那写明期望薪资反而是提高效率的好办法。比如你是个资深程序员,现在年薪30万,只考虑35万以上的活儿,直接在简历上标清楚范围,那些预算不够的公司自然就不会来找你了。这样不用总请假去面试,也能避免谈薪时才发现俩人头差太大,多尴尬。尤其在职跳槽的,时间本来就紧张,提前用薪资设个门槛,能省不少没必要的沟通。
中小企业和创业公司招人一般比较灵活,工资浮动空间也大。这时候你主动把期望薪资写上,说不定能掌握更多主动权。比如有个运营经理去面一家发展挺快的互联网公司,直接在求职意向里写“期望年薪40-50万”,既亮出了自己的价值,也能让HR快速判断合不合适。要是公司预算确实达不到,双方早点说清,也不用白费功夫走好几轮面试。
像互联网、金融、技术岗这些薪资透明度高的行业,写明期望薪资反而显得你懂行。这些行业的薪酬体系比较成熟,市场行情也公开,你照着行业标准给个合理范围,HR会觉得你门儿清。比如一个有5年经验的数据分析师,参考市场价写“期望月薪25-30K”,既能避免被压价,也能让合适的公司更快注意到你。但要是行业里工资差异大,或者你自己都不清楚市场价,瞎写个数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不过有些情况,不写薪资更稳妥。比如应届生,本来就没什么议价资本,太早定死薪资预期,可能会错过一些好机会。还有跨行业跳槽的,对新行业的工资水平不了解,最好先通过面试摸摸底,再谈钱更合适。另外,大型国企或外企的薪资体系一般比较固定,写不写影响不大,他们更看重你的能力和岗位匹配度。
要是决定写期望薪资,表达方式得注意。给个合理区间,比如“15-20K”,比只写一个固定数灵活多了。还可以补充一句“薪资可谈,更看重长期发展机会”,这样既表明了底线,又不会显得太死板。如果是管理岗或者高薪职位,还能说明一下是否包含奖金、股权这些,让HR更清楚你的预期。
总的来说,写不写期望薪资,得看你自己的具体情况。关键是提前做好市场调研,搞清楚自己值多少钱,再根据目标公司和行业特点灵活调整。谈薪资本来就是场信息较量,既不能盲目妥协,也别太强硬。找到平衡点,求职才能更顺利,最后拿到真正满意的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