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并以积极方式提出意见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信赖的程度。
审计的目的是改善财务报表的质量或内涵,增强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审计以合理保证的方式提高财务报表的质量,而不涉及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审计的目的有两种,一种是用来鉴证,比如说税审。另外一种就是内控核查、舞弊审查,例如离任审计、内部审计。
审计的主体是从事审计工作的专职机构或专职的人员,是独立的第三者,如国家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
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审计对象不仅包括会计信息及其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还包括其他经济信息及其所反映的其他经济活动。审计的基本工作方式是审查和评价,也即是搜集证据,查明事实,对照标准,做出好坏优劣的判断。审计的主要目标,不仅要审查评价会计资料及其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而且还要审查评价有关经济活动的效益性。
一、审计的制约作用
审计通过揭露和制止、处罚等手段,来制约企业经济活动中各种消极因素 , 有助于各种经济责任的正确履行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1. 揭露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的经营行为。
2. 揭露企业经济资料中的错误和舞弊行为。会计资料及其他各种经济资料,应该真实、正确、合理、合法地反映经济活动的事实。通过审计的检查监督,不仅可以揭露出经济资料的错误和舞弊,而且还可以揭发企业经济业务中的错误和舞弊行为,从而进一步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3. 揭露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不正之风。
4. 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
二、审计的促进作用
审计通过调查、评价、提出建议等手段,来促进、服务宏观经济调控,促进微观经济管理,以助于企业经济管理水平和绩效的提高。
1. 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2. 促进企业内控制度建设和完善。
3. 促进企业和社会经济秩序的健康运行。
4. 促进企业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正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