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很多人一毕业就急着投简历,结果东投西投最后发现并不适合。有个学金融的朋友,毕业时看大家都在考银行也跟着考,进了银行才发现自己根本不适合高压的销售岗位,熬了半年还是辞职了。后来他静下心来分析自己的优势,发现自己更喜欢数据分析,现在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商业分析,反而做得很好。
找工作前不妨先问自己几个问题:我擅长做什么?我喜欢什么样的工作环境?未来3到5年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实在不确定,可以试试职业测评,或者找行业前辈聊聊,避免盲目入行。
简历要突出价值。HR看一份简历的时间通常不超过10秒,所以简历不是用来记录所有经历的,而是用来展示价值的。很多人喜欢把简历写成流水账,比如在某公司担任市场专员,负责策划活动、撰写文案、维护客户关系,这样写HR根本看不出你的价值。更好的方式是:策划并执行3场线下活动,单场参与人数超500人,转化率提升20%;优化客户跟进流程,使客户满意度从75%提升至90%。
关键是要用数据说话,让HR一眼看到你的贡献。不同岗位要用不同版本的简历,如果经验少,就突出项目、实习甚至校园经历里的相关部分。
面试是双向选择。很多人一面试就紧张,生怕答错问题。其实面试官更想看到真实的你,而不是背答案的机器人。常见误区包括过度准备导致回答很机械,或者完全没准备连公司是做什么的都不知道。更好的方式是提前研究公司,看看官网、新闻,至少知道这家公司是做什么的。准备几个实际案例,比如你遇到过什么挑战,怎么解决的,用具体情境、任务、行动和结果来讲清楚。放松心态很重要,面试是双向选择,你也可以问公司的发展方向、团队氛围。
善用人脉资源。很多人只在招聘网站投简历,结果石沉大海。其实很多好工作根本不公开招,而是靠内推。所以不要害羞,多问问校友、前同事,或者在行业社群、线下活动认识的人。哪怕对方不能直接内推,也可能提供有用的信息。
正确看待拒绝。求职过程中被拒是常态。每次被拒就复盘:是简历不够匹配?面试表现不好?还是岗位竞争太激烈?然后针对性改进。如果发现技能不够就去学习,如果面试总卡在某个问题上就提前练好回答。
小细节往往决定成败。发求职邮件时标题要写清楚应聘岗位和姓名,正文简单说明为什么适合这个岗位。面试要提前10到15分钟到,迟到是大忌。面试后可以发封简短的感谢信,给人留下好印象。
选择比薪资更重要。很多人为了高薪选了不喜欢的工作,结果越做越痛苦。建议优先考虑成长空间、行业前景和团队氛围。薪资当然重要,但如果一份工作只能给你钱却给不了成长,长远来看可能并不划算。
找工作没有捷径,但方法对了效率会高很多。不要因为几次失败就否定自己,每一次面试都是经验的积累。调整策略,保持行动,适合你的机会一定会来。希望这些经验对你有帮助,祝你早日找到心仪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