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之前,先问一句。看到坐轮椅的同事要过门槛,很多人会下意识地去推轮椅;遇到盲人同事时,可能会直接伸手搀扶。这些举动虽然出于好意,但未必是对方需要的。残障人士通常已经适应了自己的辅助工具,突然的干预可能打乱他们的节奏,甚至带来安全隐患。
正确的做法很简单:先问一句“需要帮忙吗?”如果对方同意,再按照他的指示行动。比如推轮椅时要保持平稳,拐弯前先提醒;引导视障同事时,让他扶着你的手肘,而不是拽着他走。
别让“照顾”变成“轻视”。有些人担心残障同事“太辛苦”,主动帮他们完成工作,或者降低任务要求。这种“特殊照顾”看似体贴,实则可能让对方觉得自己被看低。残障人士在职场上更希望被平等对待,而不是被当作需要额外保护的“弱势群体”。如果对方确实需要调整工作方式,比如延长任务时间或调整办公设备,可以一起商量解决方案,而不是擅自替他做决定。
聊天时,别总盯着“残疾”问。“你的腿是怎么受伤的?”“为什么不用电动轮椅?”这些问题可能只是出于好奇,但对残障同事来说,反复被问及私人经历并不舒服。他们更希望被当作普通人,而不是“特殊案例”。如果真想了解如何提供支持,可以用更自然的方式沟通,比如:“这个设备用着顺手吗?有没有什么需要大家配合的?”
注意用词,避免刻板印象。“瘸子”“瞎子”这样的词显然不合适,但即便是“你虽然残疾,但能力很强”这样的夸奖,也可能让人不舒服——因为它隐含了一种偏见,仿佛残障人士“本该”能力不足。中性的表述如“残障人士”“视障同事”更合适。如果真想称赞对方,不如具体一点:“你的报告分析得很透彻,客户很满意。”
别随便碰他们的辅助工具。轮椅、盲杖、助听器……这些辅助工具对残障人士来说就像身体的一部分。没经过同意就去摆弄,或者靠在轮椅上休息,都会让对方感到被冒犯。 如果需要调整环境,比如挪动轮椅位置,一定要先询问。看到同事在调试设备时,别贸然插手,除非对方明确请求帮助。别擅自改变他们的物品摆放。许多残障同事依靠记忆和触觉来定位物品。如果“好心”帮他整理桌面,或者把水杯换个位置,反而可能给他带来麻烦。如果确实需要调整工位,最好让对方参与进来,确保他能快速适应新布局。
公共场合,别让TA成为焦点。在电梯或会议室里,刻意避开眼神,或者偷偷打量残障同事,都会让对方感到不自在。最好的态度是自然相处,该聊天聊天,该合作合作,不必过度关注他的残疾。同样,避免当着残障同事的面讨论“残疾人就业难”或“公司无障碍设施不够好”这样的话题。如果真想提建议,可以私下沟通,或者直接向行政部门反馈。
真正的尊重,藏在细节里。多问少猜:不确定对方是否需要帮助?直接问比自作主张更好。平等对待:团建、会议别落下残障同事,提前确认场地是否方便。避免过度表扬:完成工作就正常认可,不用特别强调“残疾还能做得这么好”。维护无障碍环境:看到通道被杂物挡住,顺手清理;遇到坐轮椅的同事,帮忙按个电梯。
残障同事最需要的不是特殊照顾,而是被当作普通人来尊重。用平常心相处,在细节上多些体贴,这样的职场才能真正让每个人感到舒适。